“现在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的创新者和领导者。”11月28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 L. Feringa)再次到访华附,在华附知识城校区为中学生带来讲座。2017年10月,费林加教授到访华附与学子交流;2023年第二次到访,为“费林加诺贝尔奖创新实验室”揭牌并带来讲座;今年,他来到华附知识城校区,再次与中学生分享保持好奇、保持提问、探索未知的重要性。
保持提问 广泛学习
费林加表示,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发现和学习各种新事物是一件很棒的事。学习意味着要开阔眼界,为未来人生打好基础。正如地基不稳则高楼易倒,在他看来,高中生在学校中应打好基础,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也要学会合作,因为在未来,学生总会需要和来自其他学科的人一起工作。
他表示,自己喜欢数学、化学和物理,同时也喜欢历史。尽管有一些学科他不太喜欢,但自己依然会去了解和学习,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我想告诉学生们,你们在学习,更要追随自己的梦想,想想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同时也关注其他领域的事物。不要只专注于一件事,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保持好奇心,努力学习、探索和提出问题。”
关于“提问”,费林加提醒同学们,保持提问意味着经常问“为什么”,也意味着保持质疑精神,不要相信老师说的所有事物都是正确的。
这是费林加第三次到华附与学子交流,却是他首次到华附知识城校区。他惊艳于崭新的校园,也期待华附设立的“费林加诺贝尔奖创新实验室”,能推动教师站在知识前沿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做实验、学习时,去了解最新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各类前沿技术在自然科学等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我来说,在高中时期拥有优秀的老师非常重要。我想感谢老师们,因为他们帮助学生打开了通往未来的窗口。老师需要激励学生展望未来。因为现在的学生,将成为未来数十年的创新者和领导者。”费林加说道。
失败的实验或代表着新研究的开端
活动中,华附两位分别在今年全国化学、生物奥赛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万玄同、林钰坤,和费林加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华附高二学生林钰坤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获得保送清北的资格。高二学生万玄同则在第38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获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保送清北的资格。
两位同学满怀好奇,了解费林加教授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林钰坤说,费林加教授向他们透露道,其团队正在研发一种能实现自我清洁、自我维护的特殊涂料。此外,其团队还在研究
一种让治疗癌症的药物更精准发挥作用的方法,即让未激活的药物进入人体,等药物到达局部后,再用外部的光源去激活药物活性,达到没有副作用的精准诊疗。
此外,费林加还提醒他们,科学发现是一场探索未知的冒险。如果在日常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和常理、和他们所预测的不一样的现象,要保持警惕,这不一定是因为实验失败了,而很可能意味着一种新发现,代表着新研究的开端,让他们踏上从未有人涉足过的领域。
“教授也告诉我们,他们的实验室正在运用人工智能(AI)、机器人完成实验工作,AI在化学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费林加教授关于“在高中广泛涉猎,在大学深入研究”的指导给了林钰坤很多启发,“我不能只学生物竞赛,同时也要发展数理化,博览群书,建立广阔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大学对各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林钰坤表示,他对整合科学专业很有兴趣,期待进行学科交叉研究,为科研贡献更多力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图片由校方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