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开始,广州市多所中职学校出现了一种新班型:学生如果校内成绩、语言测试过关,结束中职阶段学习后可自愿前往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本科院校深造,开启人生的全新可能。
这一种中本贯通的新探索引发关注,它到底有多“吃香”?家长和学生有何考虑?满足中职生更高质量的升学,社会要如何共同发力?近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展开实地走访。
全新班型对接海外本科,学生“加餐”学语言
12月4日,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中本贯通韩国班热火朝天,30多名来自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汇聚于此,在曹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韩语的发音。按照课表,每周三、周四下午4点10分,他们需要在完成常规课程后再花一个半小时额外“加餐”。尽管只是第二次上课,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赢得老师当场点赞,“果然还是‘新脑子’好使”。一堂课结束后,好几个同学仍然追着老师提问。
据学校招生处主任蒋鼎新介绍,近年来中职生升读本科院校意愿日益强烈,学校特开设面向韩国国立木浦大学、韩国又石大学的留学预备班,免费为学生提供韩国留学前置的韩语培训,首期招生进展顺利,二期规模已有近60人。“对接的大学比较优质,入学成绩高的优先,韩语3级以上就可以直升。学生报名比较踊跃,项目从筹划到落地只用了1个多月,效率和受欢迎度均超出预期。”蒋鼎新说。
类似的“升温”也出现在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国际班。该班自去年开始试水,与其合作的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大学专门派出一位老师前来教授俄语。学生中职三年成绩满足要求且俄语水平在B级以上就可赴俄罗斯深造,任意选择衔接高校的专业。学校招生就业指导科科长黄浩雄说,当时班上有10名学生,今年增至33人,接下来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开班规模,促进学生充分升学和就业。
2024年5月,广州市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中职直升海外本科项目正式签约。在双方合作开设的中职生海外本科班中,学生成绩具备一定条件、通过校内测试、参加语言培训(达到雅思4.5水平)可直升沙捞越大学,大学学制在3年—4年,具体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分。学校招生就业科科长刘子竞表示,目前该班正处于学生招募阶段。
“高性价比”有吸引力
近年来,广州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渐成熟。记者注意到,广州市教育局连续4年公布的《广州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培育创建单位名单》中,不少高水平中职学校榜上有名。在此背景下,各校大胆探索与海外高校合作,推动中职生直升本科,成为肉眼可见的现实。
据了解,相关特色班型之所以受关注,主要是因为“高性价比”。一方面,经过学校的慎重筛选,前述海外高校的综合实力相当于国内部分“双一流”大学,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开放较多专业供中职生挑选,为他们切换人生赛道、进一步提升自我创造可能。另一方面,这些高校包括学费、生活费在内的综合成本比欧美的大学更“实惠”。
一位专家分析,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广东,中职生参加“3+证书”考试升读全日制本科名额紧缺,少数人参加夏季高考冲刺本科,主流的方式是先读高职专科,再以“专升本”的方式圆梦。权威数据显示,全国专升本比例为20%左右。此时,中职如能直升海外本科,这也是一种便捷、高效的选择,对渴望改变人生轨迹的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容小觑。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中本贯通韩国班情况调查显示,近一半同学有意向升读海外本科。该班一年级学生张慧灵告诉记者,自己是中考成绩超600分,入读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普通三年制,打算先考取国内本科,自诩“社牛”的她更期待多掌握一种语言,这会对实现“外交官”梦想大有帮助,“至于到时候是不是要去韩国读书,我还没有决定好。”
建议:多措并举拓宽中职升本路径
事实上,中职直升海外本科并非全新事物。多年前,广州某区属中职学校曾举办过国际课程班,后由于种种原因中断。有业内观点认为,在中职“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新定位下,当前这一波潮流是各学校“摸着石头过河”的再探索,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外合作办学容易受到政策条件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如何维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是一大挑战,这对保障学生利益、提升学校声誉十分关键。
近几年,广州中职生源质量不断走高,600分以上的绝对人数和比例均大幅上升。出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考虑,他们自然希望未来升入本科。中职直升海外本科这条路径的升温,反过来凸显拓宽和畅通中职升学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急需各方大胆创新、积极实践。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浙江、云南等地纷纷实施中职与本科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简单说,就是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无须参加高考,即可以升入对应的学校,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近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导撰写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提到,支持各省开展中职与高职或应用型本科(3+4)七年贯通培养,稳步扩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
“广东职教资源丰富,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前列,理应提高对中职生的直接招生规模,这既有助于坚守职教属性,也有利于培养适合区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建议,省级层面加强政策统筹和协调,鼓励相关本科学校留出一定比例招收中职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选择路径,让更多具有潜力和天赋的孩子“被看见”,获得上升机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俊
图/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