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短短几个月,全球资本配置版图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春节以来,中国A股市场吸引了30亿美元海外资金流入,亚洲股票基金及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也将部分仓位从美国调整至中国。而这背后,是科技创新突破及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内在逻辑。
未来,是否可以继续投资中国?受访分析人士均表示,科技引领下的中国资产重估的动能有望延续。有机构预计,全年约1.7万亿元长线资金流入中国股市。
现 象
春节以来30亿美元海外资金流入A股
最近,科技企业更忙了。“这个月以来,好几家外资机构纷纷前来企业调研,询问我们公司的科技发展情况。”某科技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里也记录着外资机构的忙碌,例如澜起科技在3月5日至7日接待了富达管理投资、施罗德投资等外资机构调研;思特威自2月以来陆续接待了韩国未来资产、安联投资、汇丰全球资产、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的调研。
外资机构“真金白银”加码中国市场
外资机构不仅马不停蹄地调研中国,还在以“真金白银”加码中国。汇丰3月10日发布的投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春节以来,中国A股市场吸引了30亿美元海外资金流入,亚洲股票基金及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也将部分仓位从美国调整至中国。
“上周配置型外资再度回流A股,且单周净流入创下去年11月以来最高值。”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联席首席何康表示,以EPFR统计的配置型外资中,今年2月26日至3月5日,配置型外资转向流入30.4亿元,其中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10.4亿元,被动配置型外资转向净流入40.9亿元。截至今年2月,外资在新兴市场中配置A股比例为4.53%,环比1月有所提升。
高盛最新研报显示,其最近与投资者的沟通表明,全球多头基金近来更多地参与了中国资本市场交易,包括IPO和配售增发,而且增持公开市场股票的动力增强。中金公司也提到,此前回流中国市场的外资以对冲基金和被动资金为主,但近期全球长线投资者正在作出改变,逐渐回归中国市场,特别是在IPO和配股等交易中表现更为积极。
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本周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韩国投资者投资中国A股和港股的月度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两倍,创2022年8月以来新高。
科技股引爆市场热情
在资金的推动下,今年以来,A股科创综指涨约10%,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6%,在3月6日盘中收复24000点,创下三年新高。今年以来,A股的人形机器人板块涨超40%,AI板块涨幅约20%;中国港股“十大科技股”股价全部上涨,其中,中芯国际、阿里巴巴、小米集团涨幅超50%,比亚迪股份、腾讯控股、京东集团、美团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今年以来,美国科技股中,以苹果、谷歌、微软、特斯拉、英伟达等为代表的科技“七巨头”股价回调,苹果、谷歌、英伟达等个股股价跌超10%,特斯拉股价更是跌近40%,市值蒸发4000多亿美元。
高盛最新研报指出,MSCI中国指数年初至今已上涨19%,分别跑赢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指数18个和14个百分点。
解 读
三大原因助推中国资产重估
1.DeepSeek横空出世 科技创新成主要推动力
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重估的积极期待,既是基于技术突破、政策改善和估值修复的理性判断,也反映了全球资本再平衡的战略选择。其中,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带动人工智能热潮成为此轮中国市场估值重估的主要推动力。
“DeepSeek是扇动翅膀的蝴蝶,本质是全球对‘中国智造’重拾关注。”广发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表示,今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标杆企业的密集催化证明了一件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可能打破了美国的绝对垄断定位,中国不再是“追赶方”,甚至有可能跻身全球的前列。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连同其他近期推出、被视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成本效益的中国AI模型一道,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促使投资者对于AI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重新燃起乐观情绪。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DeepSeek的大模型新突破引发全球关注,宇树科技、众擎等机器人崭露头角,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首次亮相CES斩获大量订单,文远知行的L4无人驾驶小巴在全球多个国家落地商业化试运营……中国科技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跃迁,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2.政策发力 经济企稳回暖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正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政策环境改善、资本市场生态改善等因素提升了外资信心。
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认为,国内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回稳等有利因素,对于海外资金会起到更大的吸引力。
“在积极的增量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数据展现出企稳回暖的迹象,采购经理人指数、文旅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均在近期出现增长亮点。”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如此评价道。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推动经济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今年2月17日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一系列政策安排,有效提振了市场预期。
3.资本市场生态改善 增量资金入市踊跃
一系列稳资本市场的政策落地见效的同时,国内增量资金入市踊跃。
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突破,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放宽、社保基金增配A股等政策,构建了“压舱石”效应。去年9月至今,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有力支持了市场企稳向好。
公募基金注册发行明显提速,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规模从2024年年初的5.1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6万亿元,增幅17.4%。
人民银行已指导证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近800亿元。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深化,如新“国九条”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建立退市常态化机制,显著提升市场透明度。证监会积极实施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等。据统计,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今年第一次把稳住楼市股市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这令资本市场感到鼓舞。”
展 望
新一轮增长周期开启让市场信心更加充足
那么,这种现象是否能持续?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受访分析人士表示,全国两会释放了一系列积极信号,科技引领将为中国资产重估持续提供动能。
据不完全梳理,进入2025年,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瑞银、汇丰等多家国际机构重估中国资产,传递出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信号。
友山基金首席投资官许永斌认为,3月全国两会提出的5%GDP增长目标令市场惊喜,展现政策决心,也展现储备政策,如择时降准降息等。财政政策给力,化债、给银行注入资本金去除尾巴风险,进一步超长期国债增发政策给政府腾出后手,都将推动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也令市场信心更足。同时,全国两会进一步确认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包括AI医疗、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科技领域无疑是未来重要的抓手,尤其是基础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横空出世,给中美科技差距缩小带来最大强心剂。
趋 势
市场风格转换,从科技转向煤炭电力军工
3月13日,沪深两市成交额1.6万亿元,A股主力资金剧烈调仓。数据显示,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达908.8亿元,创年内新高,但小单资金逆势抄底798.4亿元。科技股调整,军工、煤炭、电力三大板块逆势崛起。
不过,据瑞银估算,全年有接近1.7万亿元的长线资金流入。“相信有长线资金的流入,有更多股票市场结构性的改善,这些会对市场的估值起到非常正面的助推作用。”孟磊表示。
而高盛3月9日发布的研报维持对中国离岸和A股的高配建议。“我们近期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目标点位分别从75点上调至85点以及从4600点上调至4700点,隐含12个月的回报潜力分别为10%和19%。”
王昕杰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资金通过中国科技资产作为支点行业的热情,叠加上经济增长回升,大概率会形成由科技行业向更广泛行业传播的效应。A股资产当中的核心资产将受益于国内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回稳等有利因素,乘风于继续大力推行对外开放,对于海外资金也会起到更大的吸引力。
文、表/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晓丽、赵冬芹、王楚涵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