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海珠区龙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广州市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依托龙凤街道毓秀阁党建基地,开展双方合作社会化运营项目。“毓秀阁·海珠非遗创客厅”项目紧密契合国家文化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毓秀阁·海珠非遗创客厅”的建设,正是这一政策导向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通过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项目不仅为社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龙凤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德贵表示,“毓秀阁·海珠非遗创客厅”通过“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实现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
近年,非遗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如传承人老龄化、传播渠道有限等,创客厅不仅为自由职业者、创业人员提供了沉浸式办公空间,还通过非遗课程、文创产品展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非遗传承。营造浓厚非遗氛围,将其打造一个以“非遗+空间+体验”的沉浸式空间,社区居民、游客可以感受非遗,品尝美味咖啡、茶饮、糕点等。
与场馆设施建设同步更新的,是市民群众对更高层次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广州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年均组织阅读推广、公益演出、展览、培训、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万余场,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毓秀阁·海珠非遗创客厅”项目依托海珠区龙凤街毓秀阁党建基地,通过非遗与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内涵和居民的生活品质。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还通过共建非遗志愿服务品牌“非遗有遗”爱心工作室、开展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此外,项目还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推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据介绍,广州市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还将运用海珠区龙凤街道毓秀阁党建基地作为教学点之一,开设非遗课程,让附近居民和院校学生能够学习非遗知识的同时,了解龙凤在地文化。
在毓秀阁党建基地A区还特别举办了何伯昌老师的书法展。此次书法展不仅展示了何伯昌老师近年来的书法佳作,还通过互动交流等形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展的举办,进一步丰富了毓秀阁的文化内涵,也为非遗项目的启动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繁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