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于去年5月通车,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梅龙高铁开通,梅州至广州通行提速;招呼站增加站点,传统公路客运向定制出行转型……广州交通不断“扩圈”、交通业态持续发展,其中,涌现出很多“新”岗位,并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们担起重任,当“新”“老”碰撞,他们眼中的春运有着怎样的变化与发展?又有什么感人故事?将推出《春运之“新”岗位“老”员工》系列报道,从他们的故事中看春运发展、时代变迁。
在地铁越秀公园C口,一块招呼站的牌子十分瞩目。每当有班车驶进,一个身影便开始忙前忙碌,既要核对“人票”信息一致,又要用手持安检棒对旅客的随身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她就是廖海燕,半年前她还是中运交通公司省汽车客运站的一名检票员,如今她成为招呼站的工作人员参与春运保障工作。不仅负责检票,她还担起“安检员”“咨询员”的工作。工作内容变多了,但廖海燕早已在过去20年的客运工作中成为一名“多面手”,“一人多岗”对她来说并非难事。
从传统汽车客运站场到室外的招呼站,廖海燕说除了工作内容有变化外,工作环境也大不相同。“二十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到省站买票的旅客非常多,特别是春运,只要能买上一张车票就非常满足,候乘检票区域也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检票员在检票台一站就是8小时,有时候忙得连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班车顺利准点上客还好,如遇班车晚点,还需要耐心和旅客解释,做好安抚工作。”廖海燕告诉记者,那时候,为了及时疏导高峰客流,让着急等待的旅客们尽快乘车,在客流高峰的时候还会主动申请加班,喊乘客上车直至声音沙哑,随时备着公司派发的金嗓子润喉糖,坚守在岗位上。
随着高铁网络日益完善,网约车、自驾车逐渐兴起,“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昔日省站候车室、检票口人山人海的场景已不再,传统客运受到冲击、谋求转型,于是定制出行业务应运而生。旅客们从以往的售票窗口购买车票,转变到了线上购买车票,从主站场省汽车客运站检票乘车,转变到了选择更方便的客运站周边的地铁站、居民区附近等“家门口”停靠点检票乘车……
虽然走出传统客运站场,廖海燕仍不忘提升服务。“我们针对岗位工作以及各个站点的特点,结合不同站点旅客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并与同事交流分享,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业务效率等。”廖海燕说,有一次遇到旅客因为特殊原因错过班车,她赶紧联系车辆,让旅客搭乘地铁看能否在下一个停靠点赶上车。“灵活度高也是定制客运的一个优势,招呼站很多设在地铁旁边,有时旅客坐地铁去下一个招呼站,或许还可以赶上车。我也和同事们分享了这个没赶上班车的解决方案。”廖海燕说。
在招呼站工作,廖海燕也感受到许多温暖瞬间。一名旅客乘地铁时不小心坐过站,没赶上去往三水的班车,不巧的是,她在出地铁时又将手机摔坏,无法购买下一班车票。为了让旅客赶上当天最后一班车,廖海燕用自己的手机帮忙支付购买了车票。发车前,旅客让廖海燕一定要通过购票手机号加她微信转票钱。一忙起来,廖海燕便将加微信收票钱的事忘记了。没想到第二天,从三水来的班车司机在停靠在越秀公园招呼站时,给了廖海燕一张写着手机号的纸条。“当时那个司机说,有个女士托他把纸条交给我,让我一定要加手机号微信收下车票钱。”廖海燕说,当时只觉得是件小事,没想到旅客在第二天专门到三水的车站找到司机送纸条过来,感觉自己的工作受到认可,心里很温暖。
见证过公路客运辉煌时代的廖海燕感叹着客运业务以及客运站的不断变迁,但同时她也顺应着变化的大潮,在其中做好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在哪个地点、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客运服务相关的,目标只有一个,为每一位旅客出行护航。”廖海燕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梦谦 通讯员:黄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