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的火龙传承了400年。
当鞭炮炸裂夜空、无数烛影摇红时,粤北始兴的罗坝圩镇在元宵前夜苏醒了;当暮色浸透青砖黛瓦,4支火龙队擎着赤色游龙从角田圩背谢屋、社区、上岗、淋头的巷陌鱼贯而出。稻穗扎就的龙身颤动着星火,爆竹碎屑如朱砂般在石板上铺展,始兴人用火光编织人间与苍穹的对话。
“这是活着的历史!”
从农历正月十三至元宵节,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的圩镇宛如被点燃的欢乐海洋。火龙游经之处,空气被铜锣与鼓点撕裂,青年们黝黑的脊背反射着烟火,电筒作眸的龙首在烟雾中忽隐忽现。“这是活着的历史!”一名来自广州的游客将小儿举过肩头,孩童的瞳仁里跃动着两簇好奇的火焰。
将时针稍微倒拨至夜色刚刚降临时,老祠堂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壮汉们正进行着“请龙出塘”的古老仪典。他们的步伐恭谨有礼,一如他们的祖辈,让柱梁间游走的火龙仿佛接通了整个宗族的经络。
曾文镇从小就看父辈舞龙,犹如现在年轻人追星一样,那些舞龙的长辈是小村庄里夜空中最闪耀的星。他说:“我们很多人从小时候八九岁就开始学着舞龙。每到元宵节前,群众的热情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让我们把这个火龙舞得更加有精神有力量。相信年轻人也一定会把这个四百年的传统一直传承下去,一年更比一年好。”
千年古县酿造“文旅新酒”
元宵节当天,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在始兴·闹元宵”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白石坪村专场活动在始兴县体育馆外热闹开演。240万双眼睛透过网络,观赏了岭南乡野深处永不褪色的年味图景。
建县于三国东吴永安六年(263年)的始兴,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正式认定的千年古县。青年们在炸裂的鞭炮中赤膊跃动的身影,恰似围楼砖墙上斑驳的祖训在月光下焕发新辉——那蒸腾着丰收渴望的鳞甲,已化作乡村振兴的铿锵鼓点。
始兴人深谙“守正不守旧”的智慧。当《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走进百年围楼,当千古陨石坑中升起星空帐篷,始兴正以“旅游+研学+康养”的新范式,将文化底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热度。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钟清城、李梓玮、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