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随着中国持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外国朋友来华体验中国年的热情愈发高涨。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到中国过春节的外国游客较2024年增长150%,创下新高。
法国人于贝尔已经在中国度过了十多个春节。蛇年元宵节,他在珠海情侣路旁自家开的小酒馆里煮了一锅汤圆,和爱人及员工们一起过元宵节。
这个春节,他带着从北京来的舅哥们去开平逛碉楼,到中山和佛山吃煲仔饭。他同时热情地邀请国外的朋友:“找机会一定要来中国过个年,会比你们想象中更好玩!”
于贝尔和妻子(前左)、员工们一起吃汤圆。
原本来实习的小伙选择在中国扎根
2006年刚到北京实习时,于贝尔的中文水平基本仅限于“您好、谢谢、再见”三板斧。他在法国读大学时主修的是工程学,实习岗位与之相关,本来只准备在中国待半年。
好在,当时他住的是北京的胡同——热情好客、爱侃能聊的邻居们比比皆是。于贝尔天生是个“社牛”,在胡同口溜达一圈,连比带划都能跟大爷大妈们聊个酣畅淋漓。一来二去,他普通话水平直线上升。今年元宵节,当他在珠海开的小酒馆里,向客人送汤圆时说的一句字正腔圆的“元宵节快乐”,把客人都震惊了。
于贝尔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中国扎根。当年,半年实习期结束后,他和朋友先是在中国游历一番,后从成都出发,骑自行车返回法国巴黎,耗时近一年。但回到法国仅一个月,于贝尔觉得又挺想念中国的生活,就买了张机票,再一次来到中国,从此住了下来。
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中国的?于贝尔记不清了,也许那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过程。他记得,2007年除夕夜,当他站在朋友家阳台上,看到花火点亮天幕,噼啪鞭炮声卷起喜庆的红屑,深深被这种鲜活热烈的人间烟火气所感动。再回想起平日里和他开心聊天的人,他觉得,可能是热情而真挚的普通中国老百姓和这里祥和安宁的生活,给了他“安心感”。他常跟远在法国的父母兄弟说:“多来中国走走,这里真不错!”
海边开酒馆感受湾区美好生活
于贝尔和他的太太央吉相识于北京。当时,两人住在同一个胡同,爽朗的央吉让于贝尔在不知不觉中“陷”了进去。两人认识了三年,却一直只是朋友,谁也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直到有一天,于贝尔的父母家人从法国来度假,热情的央吉作为朋友全程陪同他们出游云南。一路上,于贝尔发现,她简直像家人一样!终于,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被点燃,于贝尔说,自己永远忘不了那个瞬间:在香格里拉,因为海拔有点高,他感觉“晕乎乎”“心怦怦跳”,对着心仪已久的央吉,他自然地说出了那句“我们不要分开了”,她笑着点点头,甜蜜的新生活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
与珠海结缘则在五年前,于贝尔因工程业务来考察,惊喜地发现这座海滨城市很宜居宜业。在与妻子商量后,一家人搬来珠海长住。
珠海有海,这让于贝尔心生亲切,他从小便喜欢海——其父母当年就是玩海上运动有共同爱好才“走到一起”。老两口退休前几年便开始筹备自驾船环球旅行的计划。如今,于贝尔的父母已开着自己找厂里定制的船航行地球两圈。提起当年来中国定居的决定,于贝尔笑着说:“感觉父母心里有些矛盾,既想让我留在家里,又对我去更大的世界探索感到骄傲。”
珠海情侣路旁的海天驿站公园是当地看海的最好地点之一,依依情侣和日出日落更添几分浪漫。前年,于贝尔夫妻俩在这里开了一家法式精酿小酒馆,于贝尔为小酒馆研发新菜式,央吉为吧台精心挑选插花,品鉴每一道菜肴的味道,他们与许多酒馆的熟客成为朋友。如今,小酒馆以精酿啤酒和地道法国菜做出了名气,生意蒸蒸日上,夫妻俩也生了一双儿女,生活美满。
春节带亲戚游广东
虽然在中国生活了19年,在北方和南方都待过,但于贝尔仍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新鲜感和乐趣。元宵节当天,夫妻俩参加了孩子所在学校的庆元宵活动,于贝尔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舞狮表演,大呼过瘾。他在小酒馆里宣布,明年春节也要邀请舞狮队前来表演,妻子央吉笑着说好。
对广府文化的喜爱正是于贝尔选择大湾区的原因之一。今年春节期间,他第一次到开平看碉楼,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而陶醉。这个春节,妻子家人来珠海“走亲戚”,他带着大家去佛山、中山吃肠粉和煲仔饭,他忽然发现自己对广东美食已然“熟悉得像个广东人”了。
来珠海5年,于贝尔充分感受到大湾区的开放包容与务实。他以一件小事为例——海天驿站公园的游客越来越多,公园随之加强了绿化、安保、清洁等配套服务,无形中让他的小酒馆经营环境更好了,“在珠海工作和生活,我觉得很放松,很舒服。”谈及未来,他说以后可能会慢慢减少其他工作,把事业重心倾斜到小酒馆来。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小酒馆将迎来更多客似云来的日子,这让于贝尔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现在小酒馆经营状况不错,客流稳定,这也让他们有动力去研发新的菜式,举办更多有趣的活动。“年刚过完,但天气慢慢暖和后会有更多人来海边,希望我们的小店能给客人们更好的体验。”于贝尔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