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三十余载,在田间地头了解农情……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的履职日常浸染着泥土的芬芳,先后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黄显良等13名委员的提案聚焦乡村振兴,提出《关于大力培育现代农民,促进返乡农民创业的提案》。
农业农村部在提案答复中表示,2018年以来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选调生培训班,累计培训11.1万余人,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发展带头人,其中2023年培训2.2万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2023年全国共培育1.8万人。
广东省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答复称,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农村部持续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等重点群体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系统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技术技能,加快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23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82.6万人次。
依托农广校体系主阵地,统筹用好涉农高校、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科技教育资源,广泛吸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主体的优势,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2023年,全国共有45所农业高校、158家农业职业院校、859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60所农业科研机构、526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81所农机化学校、142家农业企业、180家农民合作社、1204所民办机构等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将培育10万人的“头雁”队伍
从2022年起,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为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切实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
答复称,原则上每年为每个县(市)培育10名左右“头雁”,全国每年培育约2万名,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2023年全国共培育1.8万人。
农业农村部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村,会同中央组织部联合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选调生培训班,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保障。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11.1万余人,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发展带头人,其中2023年培训2.2万人。
返乡创业有补贴和贴息贷款
为帮助高素质农民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进一步推动返乡创业工作的意见、推动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返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农村创业带头人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以及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同时,一系列支持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政策也在进行中。一是建立职业教育“免助奖补”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和涉农专业学生均可享资助。在高职教育阶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学费补偿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
教育部指导各地不断完善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政策举措,围绕农业急需紧缺领域和中西部农村等重点地区,灵活运用数字化、项目制、开放式等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全国职业学校面向农民开展培训324.18万人次。
开发云上智农在线学习平台
如何更有效地提升“新农人”的能力素质?农业农村部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训形式,组织各地综合运用现场集中教学、线上远程教学、生产一线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结合农时农事开展培训。
搭建网络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云上智农在线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在线学习功能,扩充在线学习资源。目前,云上智农注册用户数超过810万,日活跃量超10万人次。结合春耕春管、“三夏”生产、防灾减灾等重大培训需求,组织线上专题培训,帮助更多农民足不出户学技术。
强化实习实训学时比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实习实训的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3。2023年开展实训的培训班12333个,占班级总数的82.98%。依托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支持农民就地就近学习。
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表示,将对培训班进行抽查和质量跟踪。接下来,农业农村部与教育部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顶层设计,加大农民实践培训场所建设力度,创新培育方式手段,加强培育全过程监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实习生:张子希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