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3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选拔赛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本次大赛规模超过往届,吸引来自粤港澳三地共45所高校的494支精英团队同场竞技,总参赛师生人数超过1800人。
据介绍,广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注重激发全省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坚持理论实践结合、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理工人文融通,以培养服务制造强国的卓越工程技术后备人才。大赛优胜选手将代表广东参加8月在大连举行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教育部主办的面向大学生的三项创新竞赛之一,也是大学生工程实践类最高级别赛事。本次大赛设“智能+”、新能源车、虚拟仿真赛道三大赛道,共有太阳能电动车、温差电动车、智能物流搬运、智能救援、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工程场景数字化、工程创客、企业运营仿真、智能网联汽车设计、飞行器设计仿真等10个比赛项目。大赛构建“技术攻关—学科交叉—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其中,大赛“智能+”赛道聚焦技术融合支撑和复合型能力培养,要求参赛者具备自主运行能力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践能力。新能源车赛道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设计和环保技术应用,要求参赛者优化能源转换效率与车辆性能。虚拟仿真赛道对接校企协同和产业需求,要求参赛作品符合企业技术标准,促进技术向产业转化。各赛项按成绩排名前10%、15%、25%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
竞赛内容融合机械、电子、材料、控制等多种学科知识。比赛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队,过程中分工各有不同,充分展现团队协作的力量。“自己收获很大,考查的内容也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广东工业大学选手黄伟豪表示,他去年就拿到了这项大赛的省一等奖,再次组队参赛希望取得更好成绩,未来打算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深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