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千多年,城市的形态、商业、文化、生态不断变化,但个体的幸福感始终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出生到老去,过去十年,广州通过一件件“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制度举措,不断注入政策、人才、硬件和社会力量,搭建起日益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网络。
在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过去十年,广州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搭建“需求端-中枢端-服务端”三位一体的广州市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系统,7.5万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动态监测、精准保障,具有广州特色的“物质+服务+技术”综合救助模式初见成效。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遇到诸多变数,而看见是守护的第一步。覆盖全市的176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2806名村(居)儿童主任,已将社区打造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主阵地,陪伴孩子走出“困境”,全市1.7万余名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已纳入动态管理,全部落实分类帮扶保障。目前,广州正努力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区、示范市。
如何养老,过去也是萦绕市民心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十年积淀,广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通过立法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定义,打造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城市,是由人组成的联合体。当时间来到步入婚姻殿堂的一刻,广州依旧在通过婚俗改革,引导每对新人的婚姻大事从繁琐礼仪和彩金中回归爱情本质。当人生走到别离时,广州民政部门亦通过一系列基本殡葬服务,传递尊重、传承、自然的生命观。
过去十年间,广州着眼扩大内需,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1.0、2.0、3.0版政策在近年更是接续出台。
2018年12月,“进一步促进就业”1.0版政策出台,围绕降低企业成本、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服务力度、促进重点群体特定群体就业等方面,提出九条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的政策措施。2020年3月,广州推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在用足国家和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六条政策措施,聚焦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2021年8月,“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再升级,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策的同时,结合广州实际提出了八条政策措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7项补贴“提标扩面”或延长期限,新增9项促进就业创业补贴……
与此同时,广州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和中央调剂金制度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职业)年金制度逐步建立,农转居人员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管理,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一座幸福的城市,可以成为每个追梦者心中的最大底气,在时代的浪潮里,不惧困难、脚踏实地向未来。
“过去十年,广州民政民生事业发展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的结果,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广泛支持参与、协同共治的结果。”广州市民政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因此,一系列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化优质化,更多的差异化、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这便是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和底色所在。
资料图
案例分析
每个街道都有间养老“中枢”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通报点名表扬了广州,在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方面成效明显。
养老服务的工作成效,广州市民是最有发言权的。
95岁的慧晓芳(化名)独自住在一间数十平方米的老楼房。在长者饭堂,她解决了安心吃饭的问题,同时还能和社区老友叙旧;在家里,她申请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工、居养员的定期探访和服务增添了不少人气。有两次,慧晓芳在深夜身体出了毛病,都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居养员陪诊就医……
上面这些日常而又细微的服务背后,都离不开北京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的精准调配。中心坐落在广州市老年人口最多的越秀区,“藏”在古色古香的盐运西一巷。它就像一个街道养老服务的“中枢”,第一时间为街坊就近配对精准社会化服务,也织就了一张完整的养老服务网络。
当然这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来,得益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包括慧晓芳在内的老人们,看着这个街道从只有星光老人之家的活动场所,到一顿暖心午餐外加延伸服务的长者饭堂,再到可以实现社区综合养老,甚至居家养老的颐康中心。于是,退休生活也在改变。
事实上,北京街只是全市养老服务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广州已健全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制度,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涵盖供需对接等5大类24项基本养老服务。而上千个长者饭堂、全覆盖的颐康中心、上万户家庭养老床位……一系列普惠优质的养老服务正成为养老的“标准配置”,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享”,如今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案例分析
三项工程羊城行动培育“匠心”
2020年,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世赛选拔)赛场上,一名女生在众多男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在接着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这名女生获得全国第五名的成绩,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她就是来自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2017级汽车维修专业高级班的朱惠珊。
如今她已经是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员,直言自己是“男孩子性格”的朱惠珊,刚进入技校时,就把专业从“电子商务”改为“汽车维修”,这次选择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羊城行动的深入开展,技能成才逐渐成为社会风尚,朱惠珊加入了学校的汽车喷漆竞赛班,得到了很多通过竞赛提升水平的机会。赛后,通过政府举办的“获奖选手与优秀企业就业对接会”,朱惠珊如愿进入了现在的公司。
越来越多的技校生,用过硬的技能证明自己,成就自己。他们有的成了世界冠军,有的投身中国制造,有的通过创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有的在传统技艺上坚守……十年来,广州技能人才培育领先全国,高技能“新工匠”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底,广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53万人,高技能人才123.8万人,占比35.07%。
资料图: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与此同时,广州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截至2021年底,累计认定“粤菜师傅”超4.9万人次,2022年计划培训“粤菜师傅”不少于6000人次。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发放培训补贴185.8万人次。今年推动全年新增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8.6万人以上,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补贴性培训15万人次以上。“南粤家政”服务品牌深入民心。全市176个街镇和125个社区覆盖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累计提供家政服务30万人次。
广州日报9月27日A4版面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何颖思、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廖雪明
海报统筹/党建军、徐梅花
海报文案/陈雅诗
海报设计/梁嘉舜、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