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试点为期1年。(2月7日《人民日报》)
长期以来,爱护绿地是社会的共识,保持距离是我们对待公园草地的“守则”。一定程度上,这是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的主动让步。如今,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向深化,人们的环保理念、环保能力不断增强,在保护前提下有效利用绿地空间成为新的社会需求、民生期盼。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长,为开放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受露营热等因素的影响,扩大公园绿地开放呼声高涨。其实,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尝试在公园绿地里开辟“专区”,来满足人们客观存在的休闲消费需求。比如,去年广州推出了第一批24个绿地草坪帐篷区,一经开放便“圈粉”无数。如今,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定下任务书、有了时间表,无疑将不断完善公园服务功能,进一步擦亮绿色惠民底色。
扩大新空间,加快开放共享。城市的绿色空间也是城市的活力空间。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一方面要守住保护底线,把握时与度,做到因地制宜。譬如,依托资源禀赋,南方地区要按照应试尽试原则,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开放共享区域,其他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试点城市,合理确定开放共享区域;稳步有序推进,摸清底数、编制方案、开展试点探索、总结试点经验,结合实际分批次开放有条件的公园绿地等绿色空间。另一方面要扩大开放共享,既做大增量,鼓励各地拓展开放共享的绿地类型,增加绿色活动空间;又盘活存量,避开生态脆弱区域以及易干扰野生动物繁衍和活动区域,逐步探索建立轮换制养护等管理机制,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夯实开放共享的绿色底座。
增加幸福感,切实还绿于民。绿色增量是老百姓的幸福能量。我们保护生态,生态反哺生活。有条不紊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既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体现,也有助于激活休闲消费等多元消费需求。我们不妨以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为抓手,为还绿于民、生态惠民搭建桥梁、打开通道,加力开放让更多人受益,持续拓展共享内容和覆盖面,不断塑造城市高品质生活,切实将试点工作成效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指数。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奏响绿色乐章,谱写多彩幸福。对广州来说,随着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落地见效,绿美广州民生底色更足,高品质生活更加可及。
(广州日报评论员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