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大型集装箱船“华晟69”在广州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2400标箱的装卸作业。今年,南沙全自动化码头进入发展快车道,1—7月,在广东海事部门的服务保障下,码头累计挂靠船舶430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1.14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58艘次和153.59万标箱,增长102.7%,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智慧的力量”正成为增强南沙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提升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服务能级的最新“牵引器”。在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记者在现场看到岸桥、轨道吊高速移动,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智能导引车(IGV)车队沿着自动规划的最优路线,精准抵达每一个箱位。指挥码头运作的“超级大脑”是全球首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高度智能的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可为集装箱装卸、堆存、转运、进出闸口等多种作业场景调度最优资源、规划最优路径,从决策端到执行端保障全自动化码头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码头工作人员蒲启阳向记者介绍,该码头是我国首例由国内科技力量联手打造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全国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通过“自动化岸桥+智能导引车+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协调运行,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构建完善的智慧物流体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码头运行效率。
据悉,南沙自动化码头集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一体,实现了零排放,成为港口行业绿色环保示范项目,提升了大湾区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力。
南沙港区四期码头党工部部长徐德军向记者介绍,南沙自动化码头项目未来将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广州南沙打造大湾区国际航运功能承载区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一头是建设,一头是经营。为卓越服务南沙港区自动化码头建设和发展,海事部门主动沟通协调地方政府,推动提升水上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共建联防机制、共治安全隐患、共享信息资源”,汇聚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合力。
“我们推动形成了南沙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隐患报告提案制度,创建‘一月一季度一专报’工作模式,全力保障码头安全生产。”广州南沙海事处副处长罗超介绍说。
同时,广东海事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从提升服务效能、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水运物流协同等方面促进提质增效,针对船舶特点和生产实际制定作业方案,保障码头多条新航线顺利开辟运营。深化“单一窗口”应用,实施“优先进出港、优先靠离泊、优先装卸货、优先办查验”,提升码头“江海联运”“海陆运输”效率,货物可以通过7条航线快速通达全国各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人,南沙自动化码头的快速发展,为大湾区的港航发展吸引了更多的高端人才。南沙港区年进出港船舶已突破30万艘次,进出港船员达300余万人次。船员是托举起南沙加速奔跑的主要力量。南沙多个部门合力制定了保障船员权益的“湾区方案”,在促增长、稳就业、护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动化码头附近的船员“幸福小家”,许多船员正在这里休息。这是广州港首个幸福船员小家,在船员办理证件、处理政务事宜之余,可以查阅资料、自助上网、视频通话等等,充分放松身心、释放压力。今年刚成立的船员权益服务保障站,是广东首个船员权益保障服务站,由海事、社会保障和街道等部门共同运营,成立四个月,多次为患病船员提供就医服务,并为125人次的船员提供了与权益保障相关的服务。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妍 通讯员:朱杰、陈凌豪、刘零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