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狮舞动,旗牌开路;祖师起驾,弟子巡游。10月30日(农历九月廿八)是一年一度的华光祖师诞。当天上午,广州荔湾区第十届粤剧华光祖师诞巡游展演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世界粤剧子弟齐聚,抬华光师傅像出巡
农历九月廿八日是粤剧祖师华光师傅的诞辰。按传统习俗,粤剧戏行会抬着华光师傅像巡游。载着华光师傅像的仪仗被称为“銮舆”,粤剧行内规定抬华光师傅巡游的人员必须由武打行当的龙虎师傅担任,故龙虎武师的群众性行会组织称作“銮舆堂”。位于永庆坊的广东粤剧銮舆堂因此得名。
上午9时许,銮舆堂外,粤剧传统大锣鼓声起,粤剧八和弟子及銮舆堂会员一同举办传统敬奉仪式。88岁的銮舆堂永远荣誉堂主、著名粤剧丑生叶兆柏像往年一样,一早就来到这里。他8岁登台,先后拜靓少英、薛觉先、白驹荣、文觉非为师,艺龄已有80年。“1947年,粤剧艺人在这里筹集资金建堂口,包括我在内的300多人,一起合力买下位于永庆二巷的地,即銮舆堂所在堂口。1992年,銮舆堂启动重建,邀请时任广州市市长的黎子流亲笔题字,1993年建成开放时,香港武打明星狄龙都来参加剪彩仪式。”他回忆。
图左为叶兆柏。
9时30分,在永庆坊一期乡愁广场内举办巡游起步仪式后,八位龙虎武师长老抬华光师傅像正式出巡。巡游队伍由醒狮开路,展现高脚牌、堂旗、十八般兵器、大锣等粤剧武行特色的仪仗紧随其后。仪仗队后面,跟斗展演队、武术表演队、銮舆仪仗队、港澳海外表演队、行当表演方队组成的五大主题方队一同随行。
今年,巡游以永庆坊一期乡愁广场为起点,经过粤剧艺术博物馆后广场、碑记广场、普天乐广场、永庆坊二期榕树广场后,在永庆坊二期金声广场结束巡游。现场,各具特色的主题方队吸引市民游客围观拍照,更有不少市民跟随队伍一同前进,尽享粤剧文化的魅力。
金声广场成为“零距离”的粤剧展演交流舞台
今年,荔湾将巡游与粤剧展演相结合。现场,巡游队伍分别在粤博后广场、碑记广场、普天乐广场进行定点表演,为市民群众带去粤剧传统大锣鼓演奏、粤剧跟斗技巧、粤剧南派武技等不同类型的粤剧表演,打造“零距离”的粤剧观赏体验。
随着队伍到达金声广场,巡游庆典展演正式上演。醒狮高枱采青以及粤剧武技折子戏接连上演,极具观赏性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
今天下午,来自粤港澳各地各优秀粤剧团队在金声广场一一开展粤剧展演,展现同一个剧种的不同地域特色、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现场,各个团队成员通过舞台互动切磋交流,将各自展演技巧呈现给观众。
澳门五军虎粤剧行当协会理事长李健豪携弟子一大早从澳门赶来,今天,他带来有着108式的红船木人桩表演。李健豪习武多年,2019年开始在銮舆堂学艺。“叶问咏春拳来自红船戏班功夫。銮舆堂是最古老的粤剧武打堂,也可以说这里有原汁原味、最古老的咏春拳拳法。”他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巡游展演吸引更多年轻人,让他们看到粤剧红船木人桩和咏春结合,可以好看好玩又实用。如今,他每个星期都会来广州,“现在銮舆堂师傅年纪比较大,我组织了一个小班,教年轻人。咏春在海外很流行,从咏春入门,也更容易吸引年轻人。”
其弟子、23岁的司徒尉桦学习红船木人桩3年,这是他第三次来广州参加华光祖师诞。“起初是对武打片感兴趣,也知道很多武打艺人曾是粤剧子弟,这个时候正好接触到师傅,就走上了学习红船木人桩的道路。”他说,澳门也有华光师傅诞,但来到最古老的粤剧武打堂,非常有意义。
今晚,荔湾区将邀请来自穗港澳粤剧名家在江南大戏院开设粤剧名家专场展演,为广府以及港澳海外不同年龄的粤剧演员、传承者、爱好者搭建沟通、展示舞台,也让更多市民群众可以感受到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粤剧风格。“把百年前传承的东西、现在创新的东西,都拿来表演,展现粤剧的发展和传承,可以说,这也是一场粤港澳大湾区节目。”銮舆堂堂主何车表示,这个周六,他们还会到澳门演出,并首次尝试海上巡游。
荔湾是粤剧的发祥地和兴盛地,区内分布有八和会馆、銮舆堂等行会组织。今年,荔湾区通过华光祖师巡游、粤剧爱好者会员联谊及展演交流形式,为来自广府以及港澳海外不同年龄的粤剧演员、传承者、爱好者搭建沟通桥梁,打造独具荔湾粤剧特色的粤剧华光祖师诞巡游展演。
华光师傅诞巡游作为荔湾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知名品牌,自2015年起复办以来至今已是第十届。多年的巡游活动,让粤剧文化在群众心中扎根,也让粤剧得到了更好的发扬与传承。荔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粤剧华光祖师诞活动,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外侨胞一同“回到”荔湾,以粤剧为“桥梁”进行文化交流与碰撞,市民游客也可以在观看不同地区的粤剧展演中了解粤剧的不同面貌,感受粤剧魅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