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瑞兰
2025年广州市两会正在召开,广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倪瑞兰为优化完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出相应建议,助推法治广州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1年开始,广州市全面实施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然而,部分基层反馈执法专业性不足、执法权限下放不够科学等问题,导致镇街一级出现行政纠纷。”为此她建议,科学动态调整赋权清单,市级层面各职能部门要重新评估主管领域的行政处罚事项,将专业技术性强和区级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行使更高效的事项予以回收。
同时,征求基层执法部门意见,稳妥推进赋权事宜。可借鉴重庆市的法定执法和赋权执法两张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的模式,明确法定执法事项27项,系统梳理基层治理迫切需要的高频通用赋权事项15项及自选赋权事项84项。
她建议,在提升执法队承接能力上,一是强化基层业务培训。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议市委组织部牵头,建立镇街内执法编与综合编双向交流机制。在区级层面,应结合镇街执法人员配置与形势任务的实际及时调整编制数量。三是加强执法要素保障。
在畅通执法协调沟通机制上,一是规范重大案件认定标准。各市级职能部门合理划定“有较大影响的案件”标准。二是搭建案件会商工作机制。召集职能部门,定期与镇街执法队伍开展会商研判及联合执法,共同解决历史、疑难积案。三是创立执法大数据管理系统和创新组团式执法,降低基层压力。
在优化成效考核评价办法上,一方面对镇街实行差别化考核管理。她建议,各区级职能部门根据被考核镇街的具体情况,采用“基本指标+特色指标”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镇街与职能部门双向评价机制。区级层面,建立“下评上”的评价机制,增加“镇街对职能部门评价”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