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光塔街普惠托育园的课堂教学现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摄(资料图片)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也是民生政策最关切的群体。如何尽可能地铺设服务网络,做好老人和儿童关心关爱服务?多位市人大代表聚焦“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话题密集发声,为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网络建言献策。
发展社区养老产业成立社区养老服务站
如何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养老条件是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革化的关注重点。她认为,智慧养老是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题的关键路径,建议以科技创新重塑养老服务体系,在保障老年人尊严与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场景创新,打造“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兼具的模式,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力量。
张革化建议,政府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智能化养老服务的研发和推广。同时,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涵盖产品技术、服务质量、数据安全等方面,为行业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引。
如何进一步激活“互联网+银发经济”创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挖掘银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居家养老也将成为‘互联网+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邱波认为,除了智能化居家养老、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方式外,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模式也是“互联网+银发经济”的一大创新。如建立线下社区的健康体验馆,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生知识、社区购物、健康咨询等线上服务,同时还能让老年人亲身体验各种服务,增强服务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并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活动的平台。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认为,如今老年人更愿意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居家养老,因此也可以精准发展社区养老产业,成立“社区养老服务站”,站内配备具有执业证书的护士和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所辐射范围内的老人提供基础的咨询服务、体检服务、配送服务和“半小时”上门医疗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保障。
进一步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进一步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建议要加强托育服务供给,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郭晓欣建议,进一步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加大对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支持力度,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不仅如此,他还提出,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引导和支持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发展和普及,同时加强对托育机构的全流程、常态化监管,提升托育机构的整体质量和规范性,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科学、优质的托育环境,促进托育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穗恒律师事务所林淑菁则建议,以行政街道、镇、社区为单元,构建便民、普惠托育服务网络。尽快推进落实在每一个行政街道、镇至少建立一所公办民营的普惠托育机构,逐步推进到每一个社区(村居)至少建立一所公办民营0—3岁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由社区提供一定规模的场地,政府财政支持与市场企业运作相结合,通过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经营运作。
场地是托育机构建设的基础,如何利用好当前“潜在”的场地?对此,林淑菁建议,可在街道、社区已经建立的颐康中心、日间托老机构划分部分场地,开设0—3岁婴幼儿公办民营普惠托育机构,将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颐康中心建设提升为养老托幼“一老一小”的综合一体化托育中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作林、许晓芳、程依伦、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