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很多,让我们民营企业备受鼓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感叹道。
广州“两会”期间,广州日报《两会时间》直播间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做客直播间。直播间里,丘育华围绕人才引进、高端制造业等话题与记者畅谈。
如何做好“人工智能+行业”工作?丘育华建议,要深入挖掘拓宽广州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牵线搭桥精准对接,对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开放更多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应用场景。
“特别是在智能化工厂和车间、智能工业质检等重点细分场景,打造典型落地应用样板;降低人工智能的准入门槛,助力更多中小型制造业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方向演进,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实现根本性转变。”丘育华提出,要强化政策支持以构建良好应用生态鼓励更多企业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落地,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企业还是产业,最核心的还是人”,丘育华强调,一定要关注高校人才和行业核心领军人物,这些人才都能为广州未来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石。因此,他鼓励高校要对标社会新兴行业所需进行教学调整。“目前许多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新兴产业都在逐步国产化替代,将会产生大量的高精尖专业岗位空缺,这就需要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需要”,丘育华建议,可以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培养专门人才,或直接从高中开始设置前置学科并与辖区内的优质高校及高校的科研平台资源共建,将优秀的人才直接精准输出至科研平台、研究所中。
“当前中山大学,已形成一流完备的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如‘中山大学大数据管理行为与决策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还有诸多省部级平台和校级平台,可以为前置学科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深造、实习甚至是将来的就业机会,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的新质生产力,新兴及未来行业所需的专才和研发人员”,丘育华指出,同时也可部署建立政产学研基地,校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推进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许晓芳、程依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王钰舜、陈铭曦、滕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