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现场宣布了广州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结果。值得关注的是,由人大代表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的广州市2025年民生实事,今年“加量”了,最后两项赞成票相同一并入选,形成了“10+1”件民生实事。
力度和覆盖度也在“加码”,4件教育相关实事入选的同时,基层治理、就业创业、全民健身等不同维度的民生实事也加入了清单。多位人大代表表示,这体现了广州民生实事工作反映了时代所需、社会所望、群众所盼,真正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
4件民生实事涉教育,为优质教育“加码”
在公布的广州市2025年民生实事中,有4件涉及教育提质。在“加强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监管”中,强调在春、秋季开学期间开展全市辖区内校外供餐单位全覆盖检查;在“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明确全市100%街(镇)建有普惠性托育机构;针对“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再扩大”,提出全市再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万个以上;对“促进乡村少年儿童素养教育提升”,推动城乡“结对”,为乡村儿童提供音乐、美术等400节素养课程……4个教育相关项目均亮出了目标,有力度有“数”。
“去年的民生实事也看重教育,有一件就是‘推进学校建设,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实际去年广州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万座,顺利完成目标。”市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副教授魏朗说,今年继续把它作为民生实事,说明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需要解决相关迫切需求。
魏朗也相当关注普惠托育方面的民生实事,期望将取得实际性进展:“‘一老一幼’问题关系民生根本,特别是引进年轻创业人才时,普惠托育服务对于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推动相关服务进社区、进园区,将大大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在市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章家恩眼中,办好加强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监管这件民生实事相当重要。目前,广州中小学普遍采用校外供餐服务,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安全。
他也认为,扩增普通高中学位是一件大实事,将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提升城市人口素质、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在“促进乡村少年儿童素养教育提升”这件民生实事方面,市人大代表、广州木雕家具工艺厂董事长陈少华非常认同相关举措,因为青少年时期的素质教育对其整个人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文化瑰宝,将其引入乡村,走进课堂,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代表关注多维突破:
基层治理破冰、就业创业提质、全民健身扩容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是满足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的物质需求,更包含更加广泛的民生内涵。今年记者发现,基层治理、就业创业等更多维度、更高质量的民生需求也备受关注。
面对形形色色的物业纠纷,加强业委会建设、支持业委会行使职权是重要的化解之举。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中,“推动建立物业小区业主组织”成功入选,如何让业委会“能建尽建”,引发了代表热议。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呼吁成立业委会,但是为什么很多小区还没有建成?我觉得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业主不够齐心。”魏朗表示,政府推动成立业主组织,有效激活了群众自治活力。2025年,广州全市将着力完成不少于300个物业小区业主组织(包括物业管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换届)任务,全市物业小区业主组织比率提高到80%以上。“政府通过这一种民生实事,让群众更加关心物业管理,并且自主组织力量来共同建设、管理物业,相信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会大大减少。”魏朗说。
“以高质量服务推动就业创业”这件民生实事的入选,同样引起了代表的热议。“作为企业家,我觉得‘高质量服务推动就业’能够让广大的市民能够在就业、创业上享受到更多便利。”市人大代表、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涛说。
2025年,广州计划通过组织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支持就业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组织创业能力提升培训1000人,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服务100场次。章家恩表示:“作为高校老师,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就业问题十分重要,所以我对这件民生实事也很关注、很认可。”
此外,章家恩还注意到了“增加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这件民生实事。2025年,广州将着力加大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足球场等运动设施的改造建设力度,全市足球场地数量从1853块提升至1890块。同时,推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改造项目向市民开放,为群众就近健身提供便利。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大湾区即将举办全运会,广州作为重要的主办地之一,增加全民的健康活动场地也是对我们办好全运会的响应。”章家恩说。
15年,150件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体现
自2010年提出以来,“十件民生实事”成为了广州一年一度的“民生答卷题”。过去15年来,150件民生实事,从教育提质到医疗改善,从环境治理到交通优化,从养老服务到文化惠民,件件关乎民生冷暖,桩桩连着民心所向。
“广州一直都是很实干的,从当年的‘敢闯敢干’到现在依然实干,所以广州人民持续幸福感很强,”市人大代表、越秀区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宋丽峰认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就是广州实干精神的体现。
广州“十件民生实事”出台的背后,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体现。正如今年,由于最后两项赞成票相同一并入选,最终形成了“10+1”件民生实事清单,既“加量”又“加码”,得到了人大代表的一致认可。
“我觉得非常好,每年选出来的都是人民关心的项目,然后选择重点事项完成,”陈少华说,令她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广州十件民生实事提出建设口袋公园。如今广州处处都能看到精致小巧的公园,大大美化市容市貌,也是很好的健身场地。
“广州市民生实事的票选工作在选题时,不仅面向人大代表,还向社会公众广泛的征求意见,体现了选题的广泛性。另外,在最后的投票中,也是让大家先充分的酝酿,再自主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魏朗说。
彭涛表示,票选“十大民生实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本身就涵盖了广大市民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对于我们人大代表来说,就是行使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力投出神圣的一票,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广州市2025年“10+1”件民生实事
规范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减少闯红灯等严重违法现象
重点地铁站口周边交通环境整治
加强校外供餐食品安全监管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再扩大
开展应急救护宣教普及
以高质量服务推动就业创业
增加全民健身活动场地
促进乡村少年儿童素养教育提升
推动建立物业小区业主组织
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丁雄 方晴
文字整理:陈湫林
海报设计:肖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