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财政资金怎么用,如何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关乎每一位市民。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广州2025年预算草案提交审查。人大代表肩负管好人民“钱袋子”的责任,早在去年已提前介入年度预算编审,重点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更好加强财力保障,发表真知灼见。广州人大持续20多年跟进监督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力促政府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惠民生、促发展、增后劲的作用。
人大代表提前介入,“拿放大镜”审查年度预算
预算审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年两会的重要议题。短短数天的会期,代表要在有限时间内深入了解和熟悉大量报表资料存在一定困难,不容易提出高质量的意见。
为此,广州人大引导代表提前介入,拉长审查时间,提高审议质量。早在去年10月至12月,市人大预算委员会就组织近300位市人大代表,开展2025年度预算预先审查,接着召开全体会议研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为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预算专题审查作好准备。
参加审议的代表,可以说是“拿着放大镜”来审查预算。市人大代表李方方是广州地铁的高级电客车司机,细心的她留意到,2025年预算草案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科技创新专题支出安排。“我们是交通行业,在全运会期间将通过志愿者支持出行保障服务。特别是开幕式当天,人员出行需求较高,希望在志愿服务这块有更大的突破,想了解专题能予以哪些支持?”
市科技局解释,该专题旨在结合广州产业优势和未来布局,通过“订单式”精准对接市执委会相关部门,在开幕式、赛事侧和城市侧重点领域落地应用关键技术、优秀技术产品等方面的需求,以鼓励、支持在全运会重点领域加强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应用。“关于志愿者服务创新支持方面,该专题拟支持数字人志愿者关键技术、室内外定位技术志愿者管理应用等项目。目前,我们已将代表的有关需求反馈市执委会志愿者部,建议将需求纳入相关项目、统筹考虑,通过资源整合建设,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
十多年预算“三审”,部门预算编制粗放变精细
人大代表对预算有疑问,职能部门详细解答,这是广州人大预决算“三审”制的一个缩影。广州人大从2013年开始,开先河实行预算的预先审查、初步审查和大会审查“三审”制,历经十多年的不断深化,这已成为广州人大的工作品牌。
作为连任四届的市人大代表,市人大预算委委员丘育华,参与并见证了人大预算“三审”从初始探索到发展完善的全过程。他说,预算预先审查面向市人民政府和11个政府部门或重点政策领域,有效调动了市区镇三级人大力量形成合力,吸引了三分之二市人大代表参加,促进了全市人大力量的总体统筹。
通过预算的预先审查、初步审查以及审查前的调研和审查后代表意见反馈等,人大与政府间的一系列反复沟通和多轮互动,较好实现了党委意图、行政政策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广州人大通过预算“三审”,把人大监督与财政部门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以及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的社会监督实现了有机统一。
“作为预算委委员,守好人民‘钱袋子’,看好政府‘账本子’,我责无旁贷。”丘育华说,通过连续十多年的预算“三审”监督实践,政府部门预算编制水平明显提高。如市工信部门就成功从预算编制的“粗放典型”转变成了“精细典范”。
二十多年绩效管理监督,力促“把钱花在刀刃上”
不仅审查“钱花在哪里”,还要审查“办成多少事”,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有限的资金聚力增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把财政支出绩效纳入人大监督的范畴,与市政府财政部门一道,持续20多年进行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提高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为推动广州十件民生实事落地,广州自2023年起,启动了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项目,资金由市财政承担。通过人大对项目预算的审查和跟进监督,接种覆盖面100%完成预算绩效目标。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管理指导部副部长张春焕说:“此举提高了老年人疾病预防能力,减轻了市民医疗负担,对全社会都有意义。”
这个项目还有绩效的溢出效应。数据显示,仅2023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超过30万剂,创历年新高。通过项目宣传,不少家庭在进一步了解疾病危害后,主动上门接种,自费接种群体显著扩大。广州市人大代表李敏说:“这是一项‘花小钱办大事’的民生项目,我觉得非常好,希望能继续保持下去。”
职能部门设置的绩效目标是否合理,也在人大代表审查的范畴之中。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宏说:“一些绩效目标,如果设置得太高或者过低,我们就会提出疑问,要求职能部门更科学地设置。”广州市人大代表程钢表示,指标“比对”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比如我们在审查广州市每一盏路灯一年的维护费时,既要看前一年平均每一盏路灯要花多少钱,也要看上海、深圳,类似项目的花费是比我们高还是低。”
基层人大监督发力,未完成指标要详尽说明
广州密切各级人大互动,加强监督实效。市人大常委会把镇街作为基层人大深化预算监督实践的重要阵地,努力提高镇街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广州人大已成功实现市区镇三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全贯通,带动全市各级人大预算监督水平一体提高。
黄埔区萝峰片区市政道路(一期)项目早在2023年已获批,但受用地手续、征拆交地以及天气等因素影响,项目实际开工时间延后。在预算审查过程中,黄埔区人大代表罗广坤表示,项目单位应详细列出工程进度和对应资金使用情况,以便能够审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防止超前拨付资金或者拖欠工程款。黄埔区人大常委会萝岗街道工委主任邓国锋建议,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应与年初预算资金批复和年中预算调整对应体现,对于实际完成达不到预期指标的,要进行详尽披露。
基层人大代表的审查监督,有力促进了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管理的提升。工程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充分吸收审议意见,会同相关部门、街道、社区、旧改开发商等协同推进,设定时限解决影响工期进度的问题,加快施工进度。
增城区中新镇党委书记曾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党政部门是实施预决算审查、开展预算联网监督的直接受益者,帮助他们实时动态掌握全镇各部门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把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更好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事中运行“双监控”,盯紧“钱花多少完成事多少”
花了钱,要办成事,事中运行监控必不可少。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支持鼓励市财政局探索开展预算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双监控,帮助职能部门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财理财意识,实现预算监督由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部门整体“综合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双监控,定期分析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的偏离度,及时调整,形成良性闭环。通过管好预算“总开关”,用好绩效管理“指挥棒”,市规自局在千里乡村风景道的规划建设和编制《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广州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伟雄表示,广州多措并举,形成了“预算定目标,执行严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必应用,绩效全公开”的绩效管理完整闭环。“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财力紧平衡的状态下,财政绩效管理和人大的绩效监督,尤为重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黄美银说。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预算监督中的深化应用,全方位拓展监督范围,力争形成层次完整、标准明确、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的预算绩效监督体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