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琶洲开幕。在团市委、海珠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海珠区团委联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区委社工部等多个部门,设立100个志愿服务岗位,共遴选3000名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其中,“00后”比例达到99%,“05后”占60%。以4个志愿服务驿站为阵地,为国内外客商提供营商宣传、场馆指引、办证咨询、语言翻译、交通指引、简单医疗、赛事推广、文旅宣传等志愿服务,用灿烂的服务笑容擦亮广州“志愿之城”的名片。
图:志愿驿站提供当天新鲜出炉的《广州日报》,过往的客商可免费取阅。
新生代接棒志愿红,“05后”成为主力
在广交会首日,200名青年志愿者身穿志愿者马甲,在展馆外围、出入口、安检口等重点区域上岗服务,为往来客商提供交通指引、办证咨询等志愿服务。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志愿者中,“00后”比例达到99%,“05后”比例占60%,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力,他们将用专业而热情的服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传递暖心的广州温度。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俄语专业的杜金田出生于2003年,是第一次走上广交会志愿服务的舞台,她表示很久前已经有深入了解,“学校里有很多师兄师姐都参加过广交会的志愿服务,他们觉得这段经历很有意义,不但能锻炼自己,还能为这场世界级的商贸盛会奉献力量。今年我也成为了一名广交会志愿者,能感受到志愿精神在不断传承。我们既要做志愿服务的践行者,更要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青年人担任“翻译官”,多语言连接全球客商
本届广交会的志愿者中不乏港澳青年的身影。来自中山大学的叶泳伸是一名香港青年,“广交会是国际贸易盛会,而大湾区建设为我们港澳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这里,我不仅能发挥自己的双语优势,帮助海外客商对接资源,还能深度感受国家开放的脉搏,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对‘湾区融合’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希望未来能带领更多港澳年轻人服务这场盛会。”据了解,本届广交会多名港澳青年报名成为志愿者,他们将在现场督导、后勤保障、语言翻译等服务岗位上贡献青春力量。
在广州就读的留学生也积极投身广交会志愿服务。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40名留学生志愿者组队加入了广交会专业外语志愿服务队,成为提供外语翻译服务的重要力量。据介绍,本届广交会的专业外语志愿者达到83人,除了英语外,还涵盖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印尼语、韩语等语种。
来自孟加拉国的阮诗德Taz是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精通英语、汉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等语言。今年是她第二次参与广交会志愿服务,她说,“作为一名留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特长帮助各国客商沟通、促进交流,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广交会是连接全球的桥梁,而我很开心能成为这座桥梁上的一颗小螺丝钉。”
广交会邂逅全运会,“微笑广州”点亮双盛会
在广交会展馆周边,4个“志愿全运·微笑广州”主题志愿服务站既是为广交会客商提供各类帮助的服务窗口,也是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宣传预热的载体——在外观设计上融合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等元素。志愿驿站服务内容除了路线指引、办证咨询、语言翻译、简单医疗等常规服务项目,还新增了赛事推广、营商宣传两大特色内容,为中外客商提供海珠商圈热门文商旅活动推介、跨境支付指引等服务,助力客商了解海珠区投资环境。据介绍,志愿驿站还将开展全运会相关运动项目的快闪活动,并设置运动互动小游戏,邀请客商参与体验,传递全运会的激情活力。
第137届广交会期间,4个志愿服务站将提供海珠文旅宣传地图、海珠商圈活动宣传册、境外便捷支付指引、网约车境外打车指引以及《广州日报》等物资,为客商们参加广交会提供各方面的便利与服务。
图:驿站前设置了专门的杂志架,摆上了当天新鲜出炉的《广州日报》,过往的中外客商可免费取阅。
4月15日早上,记者看到当天的《广州日报》广受欢迎。“内容很丰富,能了解到广州本地最关注广交会哪些方面,大幅广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西安的客商林先生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郑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