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式授牌广州市四大生物医药价值园区。
记者现场了解到,广州重点聚焦成果转化、生产制造,打造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生物医药核心载体,构建“选赛道+建园区+引项目+配要素”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力争到2030年建成四千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一行动标志着广州在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上迈入系统性、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授牌现场
四链融合:打破传统园区单点发展瓶颈
广州市四大生物医药价值园区的正式授牌,标志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未来,随着四大园区协同深化,广州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超级节点”,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州样本”。
黄埔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园区
据介绍,广州以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价值园区为载体,与国际生物岛形成“研发策源-产业转化-全球辐射”的深度协同。如金域医学带动70余家体外诊断企业构建产业链,赛莱拉建成亚洲最大自动化细胞制备中心。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四链融合”,构建起覆盖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的生态闭环。这一模式不仅打破传统园区单点发展瓶颈,更以“湾区协同+国际对标”的格局,为四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越秀临床技术成果转化价值园区
错位协同 四大园区“各显神通”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被赋予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定位。可以看到,越秀区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国领先的医疗技术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荔湾区医药产业规模大,拥有全国最大的贵细滋补药材集散地,集聚了广药集团、国药控股、大参林、大翔等一大批医药龙头企业;黄埔区生物医药企业超4800家,产业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善、产业要素齐备;南沙区拥有多重特色利好政策,地理区位优势显著,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南沙生命健康价值园区
广州若要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有赖于全市“一盘棋”统筹布局。打造价值园区,这种打破行政边界、聚焦差异化发展的模式,势必将重塑区域产业生态。
根据《广州市生物医药价值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广州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错位竞合、功能互补”为原则,推动四大园区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黄埔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园区(面积2475亩):聚焦研发孵化与规模化生产,打造亚洲一流生物制药基地。园区将联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机构,建设研发创新平台与定制化厂房,重点突破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
南沙生命健康价值园区(面积2236亩):依托跨境政策与区位优势,主攻“创新药械研发+生命健康制造”,推动基础研究与资本对接。园区将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加速港澳药械“境外持有+境内生产”模式落地。
越秀临床技术成果转化园区(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发挥高端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医学成果转化与市场流通。重点引入药械流通、健康管理等业态,打造千亿级生命健康服务集群。
荔湾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园区(面积1000亩):整合中医药文化资源,建设产学研转化平台与院内制剂中心,强化中药现代化与医疗器械产业链。
全要素保障 带来集群集聚效应
广州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临床、流通的全链条生态。以黄埔园区为例,企业可在1.5小时通勤圈内完成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显著降低创新成本。越秀区积极发挥辖区内医学医疗资源集聚优势,聚焦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服务,通过规划布局、打造平台、拓展园区、引进项目等方式构建产业服务体系。数据显示,广州开发区每年新增新药临床批件近百张,占全市90%以上,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57%。
荔湾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价值园区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政企联动,科研机构平台发力,打造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荔湾区科工信局党组书记何健仪表示,目前正推动广东省医疗机构院内制剂中心落地荔湾,预计今年上半年能初见成效。“老城区都是寸土寸金的,所以我们要工业上楼,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因此荔湾生物医药价值园区的定位是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这个方向。”
广州南沙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朝相介绍,南沙生命健康价值园区已经引进一批抗肿瘤药物研发、重组人源蛋白、生物新材料等一批优质企业。“有了广州市生物医药价值园区的加持,将能显著提升南沙生物医药产业的品牌效应。同时通过市的顶层规划,有利于南沙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南沙生物医药赛道。系统性打造南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体系与服务体系。”陈朝相说。
据悉,《方案》提出“市区联动、一园一策”的扶持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在土地与资金支持方面,保障园区用地指标,对特色标杆工业园最高奖励5000万元,并支持企业申报超长期国债等国家级资金。
在人才与科研协同方面,将生物医药人才纳入“广聚英才”工程,推动园区与高校、医院共建“人才天团”,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建立靶向招商图谱,推动龙头企业集聚。目前全市已汇聚6500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广药集团等12家500强企业。
从企业到人才、从软件到硬件、从创新主体到配套服务,园区建造带来的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集聚效应。
图片来源:广州市工信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