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班”,不仅是粤剧院团演出的黄金档期,更是地方群众享受文化盛宴的重要佳期,素有“无鸡不成宴,无戏不成年”的说法。蛇年春班,广州粤剧院下辖的广州粤剧团与广州红豆粤剧团奔赴广东、广西多地,送去65场精彩纷呈的春班演出,惠及观众近20万人次。
4月1日,广州粤剧院2025年春班总结活动热烈举行。广州粤剧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林凯彬,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黎骏声及院领导班子成员罗巧华、苏华、徐碧和全体演职人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今年春班演出成绩,分享演出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感悟,展望广州粤剧院的未来发展。
春班演出现场
今年春班呈现两大特点,
创新性开展了线上直播活动
“欢迎回家!”活动伊始,林凯彬向广州粤剧团与广州红豆粤剧团在过去数月间坚守在粤剧演出第一线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衷心感谢。
林凯彬表示,2025年初,广州粤剧院下辖的广州粤剧团和广州红豆粤剧团深入茂名电白、化州、湛江吴川以及广西合浦等多地,为各地送去65场精彩纷呈的春班演出,惠及观众近20万人次。特别是在1月30日至2月19日的新春期间,在短短20天内,两团便成功演出33场,以平均每日1.65场的高密度演出频次将高水准的文化艺术盛宴送至基层群众的家门口,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实现了演出市场与艺术口碑的双丰收,充分展现了广州粤剧院在传承与弘扬粤剧方面的出色成绩与社会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适逢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100周年诞辰,广州粤剧院在春班期间创新性地开展了线上直播活动,首次向全球观众呈现了“红派艺术进乡村”暨经典粤剧《搜书院》的精彩演出。此次直播借助茂名市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等媒体平台,实现了全球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40万人次观众在线观看。这不仅为粤剧艺术的传播开辟了新路径,更让全球观众得以领略粤剧经典与“红派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彰显了粤剧作为传统文化瑰宝的深远影响力。
据介绍,今年春班演出呈现出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传帮带”模式的深化与强化,粤剧名家与青年演员携手同台,传承与创新并举;二是青年戏迷的数量显著增加,这有力地说明了粤剧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春班演出现场
“梅花奖”演员的春班心路,
让粤剧艺术在基层不断生根发芽
“担凳仔,霸头位”,广州粤剧院春班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场场观演热潮。尽管演出通常在晚上8点才正式开场,但往往从下午3、4点起,村民们便早早来到现场,占据最佳座位,只为一睹粤剧名团名家的风采。这种对粤剧的热爱与执着,早已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日常。也让粤剧人备感欣慰和鼓舞。
4月1日的春班总结活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陈韵红、苏春梅、吴非凡、李嘉宜等艺术家现场分享了春班演出的心得感受。
春班演出现场
黎骏声至今已参与过45年的春班演出,他指出广州粤剧院“传帮带”模式在近年的春班演出中不断得到深化与强化,粤剧名家与青年演员携手同台,资深艺术家的口传身授帮助了青年演员的成长,而青年演员的参与也为传统粤剧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连轴转的春班演出体现了剧团的专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他称赞演职员们紧密配合,以高质量演出吸引了十里八方戏迷朋友的关注和喜爱,延续了“万人空巷”睇大戏的热闹场景。
陈韵红亦是一位参与过多年春班演出的艺术名家,她感慨粤西地区群众对粤剧的喜爱,认为这种热爱是粤剧传承与发展的坚实根基。她寄语全体演职员:“我们要珍惜舞台,在艺术上敬畏舞台,对观众有责任之心,对同事有真诚之心。”
春班演出现场
红派艺术传人苏春梅表示,今年是她回到广州粤剧院大家庭的第11个年头,她很开心每年都能参与到春班演出中,而且多是演出红派经典,通过春班演出,得以让红派艺术在基层不断生根发芽。
春班演出期间,奔走在演出一线的演职员们往往要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吴非凡表示,尽管每年春节都不能跟家人共度新春佳节,但能跟院集体一起深耕粤剧舞台,她依然感到幸福,尤其是观众们的掌声与喝彩声,都是对演员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李嘉宜自戏校毕业以来参与春班演出已近20年,今年春班更是主演超过20场演出。李嘉宜以“感恩、观照、思考”为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春班感悟。她表示,感恩领导关怀与团队支持,今年春班演出的量与质都得到了提升,对她个人而言,在春班舞台历练、艺术碰撞与角色反哺中不断观照自我,实现了自我成长。同时,她深入思考观众需求与粤剧创新,期待与团队一同推动粤剧不断发展前行。
“粤剧的传承不仅需要粤剧工作者和经典剧目的传承,观众的传承同样至关重要。可以说,粤剧春班不仅是一种乡土民俗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升华。”李嘉宜说。
春班演出现场
市场回暖,
部分邀请方发出在当地连演三年的邀请
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陈振江和广州粤剧团团长陈健超分别围绕各自剧团的实际作了发言。
陈振江团长表示,在粤剧院的领导下,两团精诚合作,克服了连月演出的各种困难。他很兴奋地看到粤西观众的热情,演出市场的回暖,这充分说明了粤剧艺术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陈振江也对春班戏迷的年轻化现象有着深刻的观察。他表示,今年春班演出中,青年戏迷的数量显著增加,他们不仅跟随剧团深入乡村观看演出,甚至为了追随心仪的“角儿”,自发组成了独特的“戏迷团”。这些年轻的戏迷来自不同的地方,包括珠三角地区、省外其他城市,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海外侨胞。他们热衷于用手机记录演出现场的精彩瞬间,并通过社交媒体将这些内容分享到网络上。这不仅传递了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更在无形中助力了粤剧艺术的传播与推广。
春班演出后台
陈健超团长则通过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演出收入等数据,深入分析了今年春班的良好态势,他认为,这些数据的增长不仅是演出市场回暖的体现,更是粤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
“今年春班演出在剧目打磨、舞台技术和灯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力求为观众呈现更高质量的艺术享受。”陈健超透露,凭借演出的高质量和良好的口碑,部分邀请方已向剧团发出在当地连演三年的邀请。
其后,广州粤剧团舞台监督邓渊淇、乐队队长曹杰,广州红豆粤剧团舞台监督苏文权、乐队队长陈政良也分别介绍了今年春班的演出情况。他们通过一个个暖心的小故事,生动地讲述了广州粤剧院演职员间通力合作、互相关怀帮助的感人场景。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广州粤剧院演职员们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粤剧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团队力量。
春风起,锣鼓响,人声沸。蛇年春班凯旋。下一个春天,会继续绽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通讯员 文瑶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