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电影局指导,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张良同志从影7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
张良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座谈会通过回顾张良70年从影历程,对其创作实践和艺术成就进行研讨,总结其宝贵创作经验,为进一步繁荣我省电影事业提供借鉴和启迪。
从著名演员到著名导演,张良为广大观众奉献了《董存瑞》《哥俩好》《雅马哈鱼档》《特区打工妹》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作为演员,他塑造的经典银幕形象血肉丰满、深入人心;作为导演,他用镜头敏锐捕捉时代脉动,传递深厚的人文关怀。
广东省文联负责人表示,在70年的电影人生中,张良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和坚定的文化使命,贡献了光芒四射的银幕形象和经典作品,成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杰出代表,在广东文艺界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其艺术人生正是“德艺双馨”的最佳诠释。
珠江电影集团负责人表示,张良是我省优秀艺术家,更是珠影的杰出代表。张良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入生活、深耕生活,和夫人王静珠一起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秀作品,为珠影在南国都市题材电影的创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给中国电影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张良和王静珠参与座谈会及研讨。在谈及电影创作时,张良表示:“我不吃别人咬过的馍,我要走我自己的路,用我自己的眼睛亲自看生活。电影是一项终生奋斗的事业,电影人永不言休,我要继续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指出,广东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发源地,南国都市片曾经独树一帜,进入新时代,广东在中国电影版图中地位仍然举足轻重。今年5月22日的深圳文博会上,我省发布影视产业政策包,进一步优化全省影视创作生产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良好生态。广东电影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当日,多位专家学者从张良从影70周年艺术之路谈起,研讨畅谈广东和大湾区电影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新路径。
专家认为,要坚持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张良导演的作品堪称岭南电影的鲜活缩影,在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创作中率先突出地缘文化的特质,紧扣改革开放期间广东的社会热点,实现了纪实性与创作性的平衡。他始终秉持敢闯敢干的作风,其作品都具有一种“爆破精神”,这是他的作品吸引观众的根本。
专家提出,要在现实主义题材上积极拥抱新技术、使用新技术。如拍摄可以用三维扫描技术重现20世纪90年代华强北风貌,创作可以考虑用VR影视拓展叙事维度,用跨媒介传播构建起全新的叙事网络。要积极探索艺术表达与技术赋能的有机融合,为湾区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参会专家认为要深耕大湾区。影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剂,既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提供了鲜活的媒介载体,也为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提供展演场域,大湾区电影要多元共生,充分发挥“文化中国”的凝聚力,成为个体情感归依的载体。
此外,专家指出,要把培养人才作为广东电影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张良导演在珠影期间注重培养年轻人,大批年轻导演在他的指导下有了实战经验。如今,要推动广东电影发展,更需要推动高校教学框架改革,建立与电影产业匹配的实践平台,真正建立起高校与行业人才培养的“旋转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泽彬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泽彬、莫斯其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