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献良策、出好招,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满意,是一名代表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最大的幸福。”广东省人大代表、肇庆市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植思华把田间地头和工厂企业作为“流动式”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农民和企业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召开,她将继续带着为“三农”服务的初心履职赴会,关注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农增收致富。
让创新接地气 为农户解烦忧
植思华从事“三农”领域二十多年,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学习钻研业务,深入基层访农户、走企业,想方设法招商引资等等。当选人大代表后,她一方面潜心研究新业态,帮助农民积极对接新技术和大市场,向农民提供迫切所需的服务;另一方面了解企业所需所求,收集企业的意见建议,把最新的市场动态和产品需求传递给农户,为农民和企业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农产品售卖难”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产销信息不对称、种植技术不科学、产品成本高等等都是导致农产品售卖难的原因。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和传统农业生态融合。”植思华说。于是,她牵头在肇庆市供销合作社打造了肇庆供销大数据中心,并建立起肇庆市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以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为平台打通产销双方,实现产销信息的精准对接。
植思华调研物流商贸体系联农带农工作情况。
此外,围绕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问题,植思华牵头创建“肇庆供销e贷”金融助农新模式,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银行+供销合作社+农户”绿色融资通道,推动发放助农贷款累计达3.8亿元。同时,创建村社共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帮助村集体作为市场经营主体、推动闲置资产与项目服务结合、依托全产业链服务为抓手等方式带动广宁潭布社岗村、德庆官圩镇金西村等村集体增收,助力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她还创建肇庆供销农服联盟,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资应急保供体系机制,开展种子种苗培育、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土壤改良与修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6万多亩。
兴现代农业 促乡村振兴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植思华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在省市县多级联动开展“12221”行动,同时加强冷链基建和智慧监管保障舌尖安全等,实现质量兴农,做优做强粤字号“土特产”。该建议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充分肯定。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召开,她将提交《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农增收致富建言献策。
具体来看,植思华提出要盘活“沉睡资产”,闲置资源“再生金”。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创办企业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集体财产,保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她还建议,要做强特色产业,筑牢增收“基本盘”。积极引导村集体与供销社发展“联合共建”模式,以股权合作为纽带成立公司,让村集体成为面对市场的经营主体,发挥村集体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作用,切实提高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鼓励有特色的村子,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开发当地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比如在肇庆鼎湖区凤凰镇上水田村,鼎湖区供销社与鼎湖上水田村委通过成立运营公司、打造自助商店、建立助农电商平台,引入大型商超昌大昌、邮政公司、农商行等多方资源,建立昌大昌—上水田村山泉水蔬果种植科普示范基地,整合土地资源250亩,已帮助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4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万元,预计5年内推动村集体收益60万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