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黄衣者)直播推介产品。
李彪(黄衣者)向前来考察的企业介绍情况。
2024年12月16日傍晚,在农产品加工厂忙碌了一天后,广东吴川市黄坡镇的新农人李彪走进蕉子岭大片农田旁的直播棚,又开始了一天的“直播带货”。
34岁的李彪,网名“李宝记彪总”,单在抖音平台上就有5万多粉丝,每晚带货10多万元。和其他带货的网红不同,李彪是名副其实的农特产品自产自销的佼佼者,从8年前拼凑10多万元回乡生产腌制蒜产品开始,一路闯关克难,发展至今拥有五条生产线、近两万平方米厂房的食品加工企业,先后加工近两百种农特产品,几乎把当地的所有农特产品都尝试了一遍,不但带来初级农产品的增值,还为近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被迫做“加法”,产品成系列;主动做“减法”,精品扩规模
12月16日下午,李彪在厂里和记者谈及入行农产品加工时,健硕的身形依然保持着军姿。
李彪出身农村,家里世代在农闲时腌制酸蒜等酱菜,在黄坡圩市场售卖,帮补家用。2013年,李彪在深圳边防武警转业,决定回乡创业。
“当时想起了从小和大人一起腌制的蒜头。”李彪说,在深圳服役期间,战友每每品尝到他家乡特产小吃总是赞不绝口,令他萌生了办吴川特产店的念头。回乡跟父亲学制作糖醋蒜头和风味蟛蜞汁、虾毛酱等,当了三年学徒后,李彪创办了主产糖醋蒜头的起步小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入行后,李彪才发现,农产品加工行业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行外人只看到了加工的毛利可观,没有看到生产期过短的局限——任何一种农产品材料的收获期都很短暂,投资建厂仅靠收获期开工肯定会因漫长的空置期亏损。为保开工,唯有纳入更多种类的农产品加工,然而每种加工品所需的机器和工艺都不同,这意味着,要避免亏损,就得源源不断地投入!”
李彪咬紧牙关向朋友借了70万元扩大厂房,购买新机器。公司成立的前三年,日子过得很艰难,为节省人员开支,李彪都是自己跑市场、承揽业务、进原材料,设计产品包装,做预算等等。几乎把每一笔毛利,都用在拓展生产线上,先后添置了蔬菜腌制、粮油加工、调味酱料、烘焙、蒸煮食品等生产线。不断“做加法”,令厂房不断扩大,加工产品形成五大系列近200个,确保了企业不因停工空置而提高成本率。
所创办的“李宝记”食品企业进入正轨后,每每闲暇片刻,李彪都在思考,如何精心筛选出主打产品,把“做加法”转型“做减法”,走扩规之路做强企业。
电商做“乘法”,变身“网红”哥
当晚,李彪在他承包种植的大片农田旁开始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时,操着一口浓重的吴川方言口音。“我的普通话很ok,但产品的消费群体目前还是主打在外经商务工的吴川人,希望不久后,我能用普通话直播。”李彪表示,全国各地很多吴川人吃过他生产的家乡特产后,都成为回头客。
没有颜值,没有才艺,主打“乡情牌”的李宝记能持续爆红,靠的是地道的用材和过硬的加工工艺。
“通过直播,和网友不断交流,眼界和市场资源越来越宽广,对农特产加工的积极效应,可以说是‘做乘法’!”李彪透露,通过直播平台,他发现广西合浦好几个村庄的方言,居然和吴川话高度相似,这几个村庄的顾客不断“帮衬”,又让他打开了广西市场,现在已经开始有不少网友要求他直播时讲普通话了。
通过电商平台等途径的催化增效,李彪创办的食品加工企业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500余人的多方合作专业连锁加盟企业。现有吴川风味食品专营标准连锁店15家,风味食品合作代理销售网店300多家,带动近300名粤西地区青年共同创业致富,成为粤西退役军人生产基地、湛江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吴川市黄坡腌制蒜头制作非遗技艺传承者。
公益做“除法”,造福众乡亲
回乡创业,除了实现个人价值,李彪的心里还时刻思考着社会价值。从2016年起,他公开承诺,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8%~10%用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迄今累计投入近80万元。
创办企业后,李彪将60名员工一并纳入正规化企业管理,建立了“职工沟通日”制度,这在当地近百家糖醋蒜头生产企业和作坊中尚属首例。
他还设立了“职互基金”和“爱心驿站”,解决困难职工所困。同时,有针对性地帮扶60户困难家庭,通过培训上岗,安排他们在家门口就业,这些家庭全年收入可达5万至6万元。
在传统食品田艾籺组的陈阿姨说:“每月可以领到5000元~6000元工资,解决了孩子读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关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