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流动人才党委(以下简称“流动人才党委”)2024年度“绿美清远・乡村振兴”系列专题教育培训班第三期顺利结班。至此,此系列专题教育培训班已成功开展5期,组织来自139个流动人才党支部的185名流动人才党员赴清远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流动人才党员群体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流动人才党员聚智献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清远实践。
培训启智 访情探势
2023年以来,流动人才党委与中共清远市委党校展开合作,设计主题为“绿美清远・乡村振兴”的系列党性教育培训活动。此系列培训借党性教育之机,对口支援清远市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并以此为核心辐射带动阳山县其余镇村协同发展。培训中,学员们先于党校深入学习理论,探寻清远市情市脉与文化遗产脉络,继而赴小江镇下坪村、岭背镇芦洲村、七拱镇隔坑村、秤架瑶族乡等村镇实地调研并参与劳动实践。党员们走村串户,深入了解乡村红色文旅与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切实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与蓬勃活力。在重温阳山武装起义党史过程中,学员们深刻感悟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与革命信念,进一步明确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我本来以为这个培训会有很多理论课,没想到有这么多深入一线实践学习的机会,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太有意义了!”学员兴奋地说。系列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突破传统封闭培训的局限,学员们亲眼见证乡村新貌,明晰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为助力乡村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学员参与劳动实践,割水稻脱稻谷
专业献智 产业焕新
系列培训班运用“党课领学+现场研学+小组研讨”模式开展培训。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所见所闻深入研讨学习,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与行业经验,积极为产业发展倾智献力,探寻乡村振兴途径。
学员们了解到,下坪村作为革命老区,借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之势拉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已实现村集体扭亏为盈。但因其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传统分散、规模较小,还有待整合资源与创新模式。为此,农业科研院所党员经过对下坪村百香果种植、旱地西洋菜栽培、桑蚕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调研后,提出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突破农业产业延链补链难题等建议;投资行业党员则聚焦农产品公司化运营,提议组建专业公司,规范产品生产标准,借助新媒体平台并联合各方资源打造地方特色IP品牌……据统计,系列培训赴项目点40场次,开展现场考察、技术研讨15次,提出建设建议20条,达成项目合作意向3个,助力小江镇构建多元融合的新型产业格局。
整合党员智慧赋能乡村发展
“非常感谢广州市人事服务中心将流动党员带到我们身边,在班里能找到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和优质资源,大大解决了乡镇人才不足的困难,这次还特别安排了来自农业科学方面的学员,真是‘想我所想,急我所急’。农村产业要走市场化经营的路,在农业政策和产业推广方面还少不了要请教他们。”小江镇驻镇工作队干部介绍,“我们最新开发设计了‘红韵下坪’线上助农振兴小程序,刚刚‘上架’了下坪村的特色农副产品和特色劳动实践活动,在线上购买就能包邮送到家。”。这一创新举措,正是多方力量协同合作的成果体现。
学员与小江镇驻镇帮扶工作对干部、下坪村村委会干部在田间交流
据介绍,流动人才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与小江镇驻镇工作队、下坪村、芦洲村、隔坑村村委会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构筑线上线下交流平台,编织资源协调网络。线上组建乡村振兴智慧交流群,广纳学员、村委会干部、工作队干部、农业专家与企业代表等,及时分享政策、案例与技术信息,共同破解下坪村发展难题;线下组织学员实地调研考察,深入田间、村落与乡镇企业,现场发现并研讨问题。通过系列党性教育培训和党建活动,流动人才党委有效整合了党员智慧和各行业资源,在产业规划、乡村治理、技术输送、人才引流、项目合作等关键环节持续作为,牵线搭桥,为小江镇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通讯员:闵梦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