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依托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依托深圳市格必加分子药物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国家分子药物创新中心。这是广东首次同时获批新增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拥有6家,数量居全国首位。(12月30日《南方日报》)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位居全国首位!亮眼的成绩,既是国家对广东制造业“硬实力”的认可,也源于广东制造业当家、加速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的不懈努力。作为我国制造业领域的佼佼者,广东使命在肩、担当有为。近年来,围绕国家重点领域谋划布局,广东从立法、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大力支持,用心用情为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发展热土。如今,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南粤大地上竞相绽放,群英荟萃的广东制造业在2024年写下了圆满句点。
向新而行,动能澎湃。新的故事,从何起笔?
强化“聚力”优势。“国字号”不仅是一种资质,更是号召和吸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再添“新秀”,更要在国家战略任务、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比如,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出题人”“答题人”角色。纵观过往落成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无不与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广东这片制造业热土上,企业更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创新主体。面向未来,还要继续以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在创新需求、资金投入、研发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聚企业、聚人才、聚资源,用企业的科创优势、“金梧桐”的人才引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创新空间,更好挺起广东制造业的脊梁。
做优“融合”文章。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体现,也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锚定那些关乎国家未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技术难关进军、突围。基于此,更要充分发挥“公司+联盟”的发展模式,聚焦产业薄弱环节,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打通从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扩散到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实现“左手接课题、右手拿订单”,把创新链“实打实”做成产业链,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岁序更新,华章再启。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广东以非凡的气魄与不懈的努力,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跨越的雄心壮志,必将继续书写制造业创新的崭新篇章。
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