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改造效果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摄)。改造后的奥体中心将不仅满足十五运会的需求,更将成为展示大湾区风貌的新平台。此次承办十五运会比赛的场馆中,超九成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升级改造,有效降低办赛成本。如何创新场馆运营模式,如何做好十五运会“后半篇文章”提高场馆赛后利用率,提升社会效益,依旧是社会多方关注的话题。
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今年的一件大事。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多名体育界委员纷纷表示,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大型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激活大型体育赛事对一座城市的作用,尤其是场地的赛后利用,对城市管理者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院长刘永东表示:“场馆赛后利用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我们调研发现,有的地方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场馆,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健身需求,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次我们升级改造了这么多优质场馆,在运营方面也可以提前介入、提前规划。”
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篮球学校校长、省篮球协会副会长、中国篮球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常委李群则补充道:“场馆运营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后期运维的关键点在于,前期建设规划或改造过程中有没有充分考虑商业运营。要提升招商效果,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全运效应’,促进城市体育文化发展。在新建和改建前做好后期商业运营配套设计,将专业性的场地交给有资源、有能力的运营产业公司来管理,后期加强场馆综合利用,承办大型综合性活动和赛事,对城市价值长期赋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借全运会契机
打造高水平国际赛事平台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与教育发展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徐中秋从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角度,对大型赛事的长期效益进行了讨论。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此次全运会的契机,打造全新的高水平国际赛事平台,以‘湾区’名义发起世界湾区体育赛事,并以此为依托成立国际性体育组织,拓宽国际影响力,形成湾区体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徐中秋说,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众多大型体育赛事必然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因为这里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和广阔的商业市场,“而举办国际赛事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体育文化国际地位,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准备,承担起相应责任,提早谋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