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大寒节气将至:专家解读养生防病要点
1月20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节气。在这个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就冬季养生、流感防治及健康素养提升等话题进行解读,为公众提供实用的健康指南。
冬季养生:温补脾肾,顺应时节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中医认为此时是温补脾肾的最佳时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王海隆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温补脾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抵御严寒,顾护正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顺应‘冬藏’的特性,适当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运动和操劳而耗伤阳气。”王海隆建议,饮食上应以温补食材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除了饮食调理,王海隆还建议大家可以在阳光充足时进行户外运动,或是在室内打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以疏通经络、调养气血。此外,拍打足三里和大椎等保健穴位,也能起到鼓舞阳气、增强体质的作用。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冬季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王海隆提醒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做好受累关节的保护工作,避免做重体力活,减少关节负担。如果出现了关节肿、痛、僵明显加重现象,要及时就医。
流感高发:科学预防,合理应对
“近期的流感高发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流行,每年冬春季基本都会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最新一周监测数据显示,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南方个别省份也开始出现下降。
在预防流感方面,专家强调,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虽然一般建议大家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疫苗,但只要还没感染,就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流感。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流感“中招”怎么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侗曾建议,得了流感并不是都需要去医院,症状较轻者可以居家观察治疗,使用退热镇痛药物、祛痰止咳药物缓解症状。观察期间如果体温持续在39.0℃以上,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需及时就医。此外,咳嗽剧烈、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憋气、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对于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的使用,李侗曾指出,目前我国只批准玛巴洛沙韦用于治疗,尚未批准该药用于暴露后预防。他提醒大家在使用该药物时要注意:抗病毒药物需要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目前我国只批准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玛巴洛沙韦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使用前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如果出现过敏症状或其他严重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健康素养:持续提升,共享健康
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为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我国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发布新版“健康素养66条”,建成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设立“辟谣平台”,推出大量健康科普作品。同时,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监测结果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87%,并且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均在逐步缩小。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大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规范健康科普信息发布与传播,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新华社记者李恒、董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