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系,委员来商!1月17日上午,2025年广东两会备受关注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举行。绿美广东、非遗传承、医疗健康、湾区融合……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闭幕会前,吴英鹏、李志坚、桂元龙、胡芳军、林浩添、张修玉6位来自不同界别的委员走到媒体记者的麦克风前热情“开麦”,就民众关切的大事小情铿锵发声。
经过扎实调研,委员们的履职成果凝聚在一份份提案中——他们纷纷呼吁,为企业雪中送炭,为民众伸张正义,为美好生活“画龙点睛”,为“一老一少”构筑光明未来。
省政协委员吴英鹏:
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业合作
来自香港的省政协委员、香港高等法院大律师、内地执业律师吴英鹏在发言中建议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业合作,促进港澳律师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每到周末,我的律师事务所都会有二十多名香港律师、大律师前来上课,10多平方米的小会议室里常常座无虚席。”发言伊始,吴英鹏便分享了律所的日常。这些香港的律师正在努力学习内地法律,准备参加大湾区律师资格考试。作为他们的义务辅导老师,吴英鹏会耐心向他们讲解内地的法律制度。
这些考生几乎都是资深律师,有的是律所的资深合伙人,有的还是香港特区选委会委员、立法会议员。为什么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香港律师,还要加班加点学习内地法律,考取大湾区律师牌照呢?吴英鹏解答道:“说到底,这是他们对内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环境提升投下的信任票。”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方面的规则衔接取得了巨大进展。港澳律师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试点开展以来,已有近500名港澳律师取得了大湾区律师执业证。广东省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为港澳律师在大湾区执业提供便利,支持他们参与大湾区建设,吸引了大批港澳律师北上。
在吴英鹏看来,如今,“大湾区律师”不仅成为一个热词,也实实在在为营造一流的法治营商环境、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为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业合作,促进港澳律师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吴英鹏建议加强对港澳律师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内地法律法规,更好适应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同时,进一步优化港澳律师在大湾区的执业政策,鼓励粤港澳三地律所以更多元的方式开展合作,积极推荐大湾区律师到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律师组织和法律机构任职。此外,加大对大湾区律师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海内外公众对大湾区法律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我期待,更多港澳律师能够把握机遇、勇担使命,积极参与国家法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吴英鹏说。
省政协委员李志坚:
耐心资本须与创新者并肩长跑
“在科技创新赛道上,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资本耐住性子、稳住步子,与创新者并肩长跑。”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就“促进资本成为耐心资本”作发言时表示,去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及“耐心资本”,鼓励资本成为“时间的朋友”,资本要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与科学家与创业者在创新之路上“长跑”。
他回顾到,一直以来,众多明星企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强有力支撑。像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小鹏、埃安,低空经济领域的大疆、亿航,生物医药领域的百奥泰、洁特生物,人工智能领域的云从科技、暗物智能等,都离不开资本的早期介入和长期陪伴,资本为它们的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广东积极搭建耐心资本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他举例,如设立“科技创新专板”,为科创企业搭建精准的融资对接平台;又如,出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让资本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早期项目中。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科创企业从萌芽到壮大,仍面临着发展前景难以确定、产业和市场培育时间长、科研成果转化失败率高等诸多痛点。”在委员通道上,李志坚建议,健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配置体系。政府引导资金要更专注于“硬科技”和前沿领域,如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和容错机制,多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技术攻关、产业资源对接“雪中送炭”。
对于推动资本理念转变,他提出,让金融支持参与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如让资本方参与企业战略、实施联合创新,让资本从单纯的财务投资向战略投资转变。
此外,还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他建议,可设立“科创企业成长税收减免计划”,让初创企业在设备购置、科技攻关等方面,获得更大力度的税收抵扣;对于投资初创科技企业的资本,按照投资期限和企业成长阶段给予税收抵扣,让更多长期资本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省政协委员桂元龙:
让体育“非遗”之花在校园绽放
来自九三学社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桂元龙在“委员通道”上回忆到,去年以来国内“非遗”在国内外掀起了一阵热潮。过去一年,“咏春热”席卷欧洲,英歌舞“出圈出海”,太极、舞狮、龙舟等体育“非遗”项目纷纷走出国门,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在海外实力“圈粉”。而在国内,各类体育“非遗”项目也走进了校园,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焕发出崭新活力。
在惠州,当地正推动李家拳走入中小学校,让传统武术成为课间操;河源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同学们抢花炮、舞狮、舞剑,在运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省二沙体育中心的武术项目冠军走进揭阳一中,与同学们进行南拳、太极教学互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武术、爱上武术;深圳福田上步中学校园英歌舞队训练视频,在抖音上获得170多万的点击量,网友们纷纷点赞“英歌舞动震四方,中国少年当自强”。
体育“非遗”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对于传承民族经典、增强文化自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桂元龙建议,接下来应大力推广体育“非遗”进校园活动。
他表示,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具有区域性、地方特色的传统项目,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传承人,共同制订体育“非遗”项目进校园方案;另一方面,将体育“非遗”融入基础教育,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注重技艺本身的精髓与传承价值,不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新颖,确保学生深刻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此外,桂元龙建议,将体育“非遗”纳入第二课堂体系,邀请传承人来校传授知识、展示技艺,带领孩子们走出去开展研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体育“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省政协委员胡芳军:
办好“小案”传递公平正义
1月17日上午,2025年广东两会举办第二场“委员通道”。来自总工会界别的广东省政协委员胡芳军颇有感触地说:“法律从来不只是冰冷的规则,它的温度总是体现在每一个公平公正的案件当中。让法律条文走进群众心里,推动形成全社会遵法守法、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是每个法律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不久前,胡芳军经办了一个案件,“当时有位广州的老人去世了,他的4个子女因为遗产继承问题闹上法庭,在香港生活的孙子孙女也被牵扯进来,案件涉及一家三代数十人。同时,同村村民也因为作‘人情证’‘关系证’被牵涉其中。”他回忆道,自己接手案件后,多次召集各方当事人沟通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大家明白“法律很威严,亲情最可贵”,不要赢了官司输了亲情。同时,耐心向村民普法,告知作虚假证言的法律后果,确保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
经过胡芳军的多番努力,家属们达成了共识,老人的遗产得到妥善处理。香港当事人亲自送来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法官和律师的努力,不仅解决了我们家庭的矛盾,更让我们体会到法律的温暖和关怀。”他表示,实际上律师会碰到许多这样的“小案”,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有可能关系到个人的未来和家庭的幸福,而办好每一件“小案”,其实都是在传递公平正义的“正能量”,展现法治的“大道理”。
如何让法律条文走进群众心里,推动形成全社会遵法守法、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胡芳军建议:要多讲人民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婚姻、物业、继承等内容;开展精准普法,如针对青少年群体,编写专门的法治教材,定期开展“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等活动,普法、学法从娃娃抓起,懂法、守法从青年做起,切实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开展“智慧普法”,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账号,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案例形式普法,切实提升普法成效,共建和谐平安广东。
省政协委员林浩添:
关注“一老一少”眼健康
来自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院长林浩添在发言中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天进行户外锻炼2小时,守护“睛”彩“视”界,共筑光明未来。同时以科技赋能近视防控,搭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智能大数据平台。
今年,林浩添在提案中重点关注“一老一少”眼健康,建议建设“眼健康治理全球示范中心”。具体来说就是,老年人主要面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问题,青少年主要面临近视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国家的卫生水平越来越高,广州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就达到了83岁。其实超过80岁的大部分人群都患有白内障。因此,白内障是老年人群面临的重要疾病防治挑战。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才能让他们有光明的未来。”林浩添说。
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林浩添建议,要保证孩子们的户外运动时间。研究证明,每天增加40分钟的连续户外活动时间,就能让近视率相对值减少23%。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最好每天锻炼2小时。建议学校每天安排1节体育课,学生课后由家长或相关机制监督再锻炼1小时。同时,以科技赋能近视防控,搭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展近视筛查—建档—干预—科普—复诊等闭环管理,及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行预警提示,并提供解决方案。
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可以尝试哪些运动?结合多年从业经验,林浩添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推荐了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运动,助力青少年预防近视。“户外活动对于保护视力比较理想,尤其是小球类的运动对于锻炼眼睛的跟随等有帮助。”他说。
省政协委员张修玉:
推进乡镇郊野公园建设
“在喧嚣的都市中,郊野公园如同一座宁静的绿洲,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片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天地。”最后一位“开麦”的委员是来自农工党的张修玉,他的发言主题是《建设郊野公园 助绘“绿美广东”》。作为一位来自环境资源界的政协委员,张修玉表示,郊野公园是民生工程,也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珠海,红花山郊野公园通过生态修复,从曾经的废弃矿场,华丽转身为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2023年接待游客38.5万人;在梅州,清凉山郊野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蕴藏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当地村民依托园区人流,发展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双赢局面……2023年至今,以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为主体,广东已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营造了“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绿美生态环境,展现了更多自然美,推动实现群众与自然山水的更多“偶遇”。
“当前,人民群众对休闲娱乐的旺盛需求与我省自然资源的供给存在一定差距,这对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张修玉建议,在选址上,将郊野公园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实现每个地级市至少拥有一处高水准郊野公园。同时,推进乡镇郊野公园建设,方便群众就近游憩。
张修玉还建议,在功能上,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要立足自然条件,以自然观光、科普教育和野趣娱乐为主,既要保护风貌环境,又要满足多元需求。在生态保护上,郊野公园的开发建设,要以保护为先决条件,优化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在自然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建设面积较大的郊野公园,轮流开放不同板块,做到开发和养护相结合。
最后,张修玉还同大家分享了一份美好生活的畅想:“期待每一个周末,我们都能与家人一起走进郊野公园,感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带给我们的美好。让我们一起为绿美广东点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徐雯雯、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