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与罗浮山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近、资源互补,是流溪河、增江两江源头,农业资源丰富、土地充足、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优势突出。
记者从广州市从化区获悉,高埔创智谷(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首宗用地顺利成交出让,从化区与华为共建华为(从化)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
2月26日下午,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大抓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加力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主题研讨活动。
广州从化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巧借外力,聚拢“流量”,围绕“新项目”“新模式”“新密码”,整体发展向“新”而行。
地处白云区、黄埔区、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五区”交界之处的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抢抓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创建机遇,坚持统筹镇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和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扎实开局起步,奋力打造功能完备、配套齐全、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发展先行镇。
昔日土屋猪圈、工厂遍地,今日稻田美景、满目繁花。把目光瞄向花都中部,曾经远近有名的贫困村、“空心村”——狮岭镇马岭村以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依托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用勤劳和汗水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要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港头村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是最合适的,在二、三期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告诉我们。”近日,在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花都区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对村委和投资方说。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作为“百千万工程”最基层的单位——村,一直有一群“顶梁柱”在默默地坚守奋斗,汤国英,就是其中的一员。
7月11日,广州花都区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2023年花都区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工作。
仲夏时节,走进花都区狮岭镇马岭村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在眼前铺展开来。在村中心,今年7月刚刚建成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设置有垃圾分类飞行棋、“分类加油站”等各式好玩有趣的展板设施。
去年以来,广州市委将“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白云区坚持质量效率并重,举全区之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省“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日前,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村村与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签署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协议,白云区首个“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站在南村村揭牌成立。
12月6日,2023年龙归街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龙归街商会汽车产业链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举行。
走进广州市第一批“十大美丽乡村”之一的白云区太和镇白山村,“乡村+文创”“乡村+游乐”“乡村+民宿”“乡村+种植”等文旅、农旅及配套产业正形成高质量康养产业聚集效应,依托“广州粤菜师傅名村”品牌的“农家乐”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与和谐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近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以“‘三个突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为主题,作了交流发言,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先进示范和创新思路。
2023年8月13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我要上村晚,我爱我派潭”文化活动(简称“派潭‘村晚’”)启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由派潭各行政村轮流承办一场“村晚”。活动开启后迅速火爆出圈,据统计,19场“村晚”活动线上线下浏览量有2.5亿人次。
深秋的岭南,仍是一片绿意盎然。
“食在广州,菜出增城”。在增城区小楼镇,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味道鲜甜的迟菜心。
11月28日,第十四届中国广州(新塘)国际牛仔服装文化节开幕。这是时隔七年后,新塘再次举办牛仔服装文化节,活动现场发布了面向全社会征集而来的新塘牛仔品牌标识logo、新塘优选品牌行动计划。
今年初,省委作出推进“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11月初,“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
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广州黄埔一批乡村文化礼堂拉开建设序幕,将“沾泥土”“接地气”的文化活动送达“家门口”,唤起亲切的乡愁感。一个个“热辣滚烫”的重点项目,一条条落在实处的有力举措,一项项温暖人心的便民服务,正擂响“百千万工程”战鼓,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近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出台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每年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发展现代农业,创新用地保障,壮大乡村产业,提升乡村治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
一片绿色环绕中,镶嵌着都市田园。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立足创先定位,锚定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位于今天广州市黄埔区的岭头山开垦出千亩茶山。六十载斗转星移,老茶树沉淀了深厚底蕴。2020年,这里引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团队,经过选育研究,漫山遍野的老茶树焕发出“黄埔红”新茶香。
甲辰龙年新春将至,广州市越秀区推出2024年“广府味·幸福年”广府文化系列活动,打造“广府十二年味”。
代表们表示,通过集中视察,他们走出惊喜,问出良策,为即将召开的广州市“两会”做好了准备。
刚刚过去的周末,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一如既往人头攒动。
11月18日上午,消费帮扶助力“百千万工程”——越秀区对口支援协作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启动。
北京路步行街南拓和东西联的带动效应及一系列丰富的文商旅活动,让南至沿江路、东至农讲所、西至海珠广场的泛北京路商圈的人气财气都旺起来,这片广州千年商都核心区真正焕发出新活力。
《荔湾区东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名城保护工作,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赓续积厚流光的老城市文脉。”
近日,记者获悉,陪伴广州市民88年的广州发电厂,将改造成为广州科创湾,聚焦“新能源、新科技、新体验”的产业定位,构建“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时尚体验”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成为历史文化传承地、都市产业示范地、科创动能衍生地、滨江时尚魅力地。
近日,荔湾区岭南街道沙基社区开展文化墙彩绘行动,用彩绘艺术“点亮社区”。
在广州荔湾区,有一条人尽皆知的河涌——荔枝湾涌。
12月6日,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榜单,广州天河区位列第二;11月,在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天河再度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12月4日,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天河区第十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行公示。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东区马场地块的规划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根据《实施方案》,天河将以商圈发展为重点,大力构建多层级商圈发展格局,培育打造消费新地标。
近日,广铁集团官网发布《新建广州铁路枢纽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从高空俯瞰广州市中心,大片耀眼的绿色映入眼帘,那便是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水清岸绿、四季花开、鹭鸟翩跹……海珠湿地用实例证明,绿色不仅属于偏远的城郊,也可以走进城市中心,与城市共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绿色动能。
这个“超级黄金周”,广州各处游人如织。除了北京路商圈、天河路商圈、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永庆坊等知名商圈,还有一个商圈也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人,那便是位于海珠区的江南文商旅融合圈。
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一个面积超110公顷的“巨无霸”型城中村改造!
作为全国著名纺织产业中心,广州海珠康鹭片区更新改造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广州塔景区存在大客流期间管控压力大、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六乱”情况屡禁不止、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不文明行为无人劝导等问题。
2月2日下午,广州市番禺区农业农村系统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顺利召开,会议由番禺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春雷主持,番禺区副区长郭洪杰参加了本次会议。
龙年近在眼前,广州年宵花市场火热非凡。蝴蝶兰颜值高、寓意好,素有“兰花皇后”的美誉,是春节档“顶流”之一。
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布了《番禺区BA0703、BA0704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该项规划由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生效。规划范围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与大学城隔江相望,南沙港快速路以西、兴南大道以北。
前不久,在番禺区石楼镇传统渔村明星村莲花山花园街76号,工人敲下上下涌避风锚地工程房屋征迁的“第一锤”,标志着番禺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再提速。
红树林湿地生态价值不可估量,如何推动红树林保护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月31日,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镇,南沙东涌镇2024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暨“吉祥圩”——东涌镇“和美乡村”嘉年华揭幕,活跃在“百千万工程”最前沿的村社党组织书记发挥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头雁引领”作用,打擂“亮晒”提升工作效能、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招妙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百千万工程”,推动东涌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季飘香”“绿野仙涌”新乡村示范带一年四季可摘果赏花游玩;十四涌“渔舟唱晚·最岭南水乡画卷”以文化为产业注入灵魂,将打造大湾区又一网红打卡地……
东涌镇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镇,紧紧围绕典型镇“1+4+7+9+N”建设要求,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行动。
12月19日,部分在穗的广东省人大代表前往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地铁18号线南延段、深中通道广州出口现场调研,了解《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落实落地情况,了解南沙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最新进展。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