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由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建设管理的广东体育馆及副馆、广州体育馆、广州市越秀山体育场、广州市飞碟训练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田径副场、广州市工人体育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赛事运行指挥中心等7个场馆维修改造项目实现既定建设目标完成移交,成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维修改造项目第一批完成移交的场馆。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的临近,作为东道主城市之一,广州将承接整个十五运会40%的竞赛量和残特奥会30%的竞赛量,相关体育场馆的升级改造工作正迎来陆续竣工验收的关键节点。
广州体育馆:
智慧与绿色并重,打造人文关怀新标杆
广州体育馆作为十五运会蹦床、排球比赛场馆,以及残特奥会轮椅篮球比赛项目场馆,其维修改造工程自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此次改造建筑面积达21741平方米,涵盖1号馆、2号馆、赛事功能用房、停车场以及设备机房等多个区域。面对建设工期紧、任务重的挑战,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体育馆此次改造特别注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作为残特奥会无障碍环境示范场馆,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在项目规划之初便明确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从停车场到场馆各出入口,从公共区域到竞赛区域,无障碍设施全面覆盖,确保了所有人都能够安全、便捷地进出场馆。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席位、无障碍盲道、无障碍标识、无障碍查询屏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满足了残障人士的需求,也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和关怀。
除了人文关怀,广州体育馆此次改造还融入了智慧和绿色的理念。通过智慧场馆科技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了智慧场馆平台化、运营决策数字化、无人值守自助化、训练辅助视频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场馆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为观众和运动员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在绿色节能方面,广州体育馆也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场馆外廊为功能房间提供建筑自身外遮阳,顶棚采用天幕设计,有效降低了场馆的太阳辐射照度,节约了建筑能耗。
广东省体育馆及副馆:
克服历史遗题,激发功能新活力
广东省体育馆及副馆的维修改造工程是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涉及改造总建筑面积约15290平方米,包括广东体育馆(主馆)、网球馆的训练场地及训练功能用房等多个区域。作为全运会广东省队赛前训练场所,广东体育馆及副馆的改造以“节俭办赛”为原则,以满足赛前训练基本需要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改造升级。
改造前,施工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与困难。广东省体育馆及副馆作为80年代建设的场馆,项目团队除了要解决场馆老化的问题之外,还要面临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缺乏原始的档案资料、未有原建设时质量及消防验收资料、未有改造建筑规划及产权资料等。
在设计理念上,广东体育馆及副馆此次改造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整体配色及风格延续原建筑外立面特色,结合明亮活泼的灯光设计,让场馆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在入口广场地面铺装方面,也采用了与主馆入口台阶色彩相呼应的设计元素,以简约的线条作为导向,提升了场馆主入口的整体形象。
项目团队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留及恢复场馆原有的风貌与特色。在外立面翻新时,选用了与原来相似的涂料和瓷砖,使翻新后的场馆在外观上焕然一新,又保留了年代韵味。同时,场馆内部的地面、地板等也进行了精细的修复与打磨,使其既保持了原有的年代感,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在造价严格受限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在确保改造符合现行规范的同时,合理平衡装饰与机电设施的利旧与新建,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设计理念,为场馆将来承担其他公共性活动提供保障。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 司徒渭源 李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