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1月3日,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锚定城市核心功能,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定下的广州产业发展新蓝图。今日起,广州日报将围绕实体经济、战略引领、前瞻布局、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五个关键词,深入解读“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释放的强烈信号,展现广州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信心决心。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广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全国大局的迫切需要,是顺应创新潮流、把握历史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换挡变轨、重构发展优势的迫切需要。
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明确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一总体要求,把握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两个主攻方向,以及打造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6个未来产业等目标任务,释放了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的强烈信号。
广州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站上“C位”
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发展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也提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广州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
在这次的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总体要求”“主攻方向”,还是重点发展赛道,实体经济都牢牢占据“C位”。
在谋划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广州提出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并根据产业基础、成熟程度细分为新兴支柱、战略先导、特色优势3类,包括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产业。在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方面,提出抢占具身智能、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深海深空等产业发展先机。在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时,提出加快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推进服务业结构升级,提高发展赋能水平。
在当前外部形势严峻复杂,经济正处于爬坡越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实”力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们看到,广州无论是谋划战略性产业集群、谋划未来产业还是谋划现代服务业,都将“实体经济为重”贯穿始终,处处透露着“实”的气息、展现着“实”的担当。
广州的4K花园团队展出了行业内第一款支持8K 3D VR沉浸式视频和3D空间视频拍摄和现场直播的解决方案。
广州“实”力几何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涵盖了制造业、农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它们为国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实体经济架起“四梁八柱”,制造业则是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回望过去,从最早的蒸汽船坞到如今的高端智能制造,广州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时代前沿,谱写了一连串的制造业传奇,也创造了众多全国和全球第一。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州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数次重大变革中,适时调整产业布局、赢得发展先机。例如世纪之交,广州意识到必须摆脱“三来一补”的轻工模式,转向装备制造业,在产业布局上着手重组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等行业。而在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中,广州同样抢抓发展新机遇、笃志走在最前列。
如今,广州囊括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汽车产量、超高清显示面板产能全国第一,生物医药企业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拥有6个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增加值超千亿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1月,广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产业投资加快蓄势聚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6%,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投资一路快跑,同比分别增长21.3%、86.2%。
同时,广州发展实体经济也是“喜新”不“厌旧”。创新实施“四化”平台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获得了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等试点示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持续强劲。广州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力证明: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广州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未来潜力在哪
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一蹴而就,更不会凭空生成,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广州立足城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提出来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首先,广州有战略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依托广州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去年,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赋予广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核心功能定位……如今的广州,在国家和省的战略加持下,已然成为发展实体经济、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其次,广州有科技支撑。广州创新资源丰富,集聚了全省70%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校大学生超160万、全国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3.4%,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0万件,高新技术企业超1.23万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
此外,广州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广州的实体经济不仅体现在能“造”上,还体现在能“销”上。作为千年商都,广州自古广货卖天下、广卖天下货,拥有超360万户经营主体、超2400万城市人口、超万亿内外贸市场规模,白云机场连续四年保持单体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第一。当前,广州正着力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加速汇聚,这也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生动缩影。
当然,广州的优势和潜力不限于此。当前广州正持续优化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和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接下来,在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超大市场空间以及优越营商环境等赋能下,广州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将取得新突破、实现新作为。
白云机场
广州“实”力
目前,广州囊括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汽车产量、超高清显示面板产能全国第一;生物医药企业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拥有6个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增加值超千亿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
去年1—11月,广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
去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6%。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城华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骆昌威、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