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和2020年交替之际,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为抗击疫情,许多人逆着人流,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如果问起:你印象最深刻的战“疫”英雄是谁?可能一位84岁老人的名字会被频繁提起——钟南山。
你又是否知道,钟南山所在的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一院”),已经117岁了!这所百年医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1901年,法国驻广州领事馆租借广州长堤224号(现沿江路151 号),筹建医院。1903年,“中法韬美医院”建成,成为当时广州开办较早又是规模较大的一间西医院。
自此,广医一院的百年历史缓缓开启。
中法韬美医院
1949年10月初,广州解放。据《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志(1903-2003)》(简称《院志》)介绍,1950年底,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工人代表会议。由于工人们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饱受求医无门之苦,工人代表们在会上提出:兴办一间为劳苦大众服务的人民医院。
中法韬美医院手术室
此时,中法韬美医院正处于奄奄一息状态,经济拮据,工作人员纷纷离院。医院部分空置房屋和土地被征用,作为筹建工人医院之用。1951年,中法韬美医院被工人医院正式代管,结束了开办40多年的历史,此后,“工人医院”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广州市工人医院
据《院志》介绍,工人医院建院之初,日门诊量仅数十人,病床50张,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混合病房,全院医护人员40多人。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医院筹建人员的努力下,医院医疗业务不断发展。
由于门诊量及床位数增加较快,医护团队人手不足,常常超负荷工作,医生们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以上是常态,有些外科医生甚至曾几天几夜马不停蹄工作。后来,岭南大学医学院大力支持,派出一批主任、教授到医院支援工作,参与查房及门诊,并协助工人医院建立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为医院建设规范化打下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工人医院的医生在进行手术
1969年,广州市工人医院易名为“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此后,医院几度易名,并于2013年,再次易名为如今大家熟知的名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百年医院,人才辈出。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著名呼吸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南山。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1971年底,钟南山成为当时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里的一名医生,从此与广医一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非典”袭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和他带领的广医一院医护人员没有退缩,毅然冲到战斗最前线,承担起广东省大部分最危重非典病人的抢救重任。关键时刻,钟南山主动请缨: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
钟南山救治非典病人。
在抗击“非典”疫情中,钟南山带领广医一院创下了九个“最”:最早的报告病例、最早建立隔离病区、最早的抢救成功病例、最危重病人的抢救、最早总结出救治原则和方案、最早倡导和推动大协作、最高的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最长的连续奋战时间。广医一院做出的重大贡献,更是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非典期间抢救患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都忘不了这样一张照片: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钟南山靠着椅背,眉头紧锁,闭目养神。
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图/通讯员苏越明
17年过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又一次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次疫情中,作为广东省、广州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单位,广医一院主要承担着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并派出了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钟南山迎接结束休整归来的医护人员。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4月22日上午,广医一院驰援武汉的8位医护人员结束休整回到医院,钟南山院士冒雨迎接他们。说起广医一院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钟南山说:
是的,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都挺过来了!只是,疫情还没有结束,广医一院与全国的白衣战士们,还将继续奋斗在抗疫战场上。
钟南山迎接结束休整归来的医护人员。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从中法韬美医院到广医一院,这117年历程是跨越世纪的医护人员奋斗图卷,绘出了无数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记录了众多推动发展的医学成果。未来,这幅百年图卷还将不断书写下去……
出品:大洋网
文字:陈海敏
视频:袁世杰
图片及资料来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志(1903-20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