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重要要求,引人深思,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向上看,看的是党的要求,为的是吃透精神、把握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向下看,看的是群众需要,为的是联系实际、摸清下情,问需问计于民。然而现实中,个别干部“眼神”不对,严重“近视”,眼睛只盯着上面,连余光都不向下分毫,且把“向上看看”变成了向上表现、向上表功甚至向上表演。
看看各地公开通报,其中典型不少。比如,某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求主干道两侧杂草“限高”10厘米,组织群众搞“人草大战”;有的乡镇为了“让领导高兴”,连续数年、不惜重金,强令公路沿线房屋刷白墙、“加青瓦”;有的在荒坡野地安装健身器材,报告好看、总结好写,却中看不中用;有地方将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向下层层摊派,逼得村支书亲身上阵,注册23家市场主体……或是热火朝天造盆景,或是想方设法出数据,或是轰轰烈烈“搞形式”,其症状不同,病理都是一样的:只唯上、不唯实,只要“上面”的笑脸,不顾“下面”的表情!
2020年4月,中央曾发文要求“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现实中,一些干部自以为找到了抓工作的妙方,精通了出成绩的法门,做出蠢事而不自知,还自鸣得意、满心欢喜。其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根子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背离党的宗旨。倘若再追根溯源,在干部思想作风问题之外,还有两点不得不提。一为用人导向,二为考核标准。二者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在用人上,个别地方干部提拔任用,全靠上级拍板。领导印象好、工作“显绩”多,往往得到青睐和重用,甚至做事不如作秀、造福不如造势、干实事不如“会来事”。个别干部为求进步、被“看见”,把对上表演、作秀当成升迁的终南捷径。再看考核,一些地方考核不准不实,重痕迹而非实绩,重材料而非“实料”,喜欢听汇报而不察民声,“群众满意度”占比不高,干部的眼睛自然只会朝上。倘若有人从中尝到了甜头,还会引发效仿、劣币驱逐良币,污染当地政治生态。
“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两者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之中!”《之江新语》中的这一论断,至今发人深省。眼下,“干字当头”被一再强调。须知,对上不对下,是胡干蛮干、乱干盲干;既“向上看”也“向下看”,才是真干实干、能干会干。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