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陪照护服务”有了“国家指南”。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后顾之忧,近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统一指导各省规范护理价格项目;同时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问题在现实中有着相当的普遍性。现实中,一个家庭中但凡有人生病住院,往往需要动员全家轮流陪护。许多人不得不挤压工作时间、牺牲生活质量往返医院奔波照护,因此带来的压力和负担着实不小。即便是选择请护工陪护,价格如何另说,也不见得能获得满意的服务。
推出“免陪照护服务”,精准切中当下养老中的痛点难点,相关举措也很有现实针对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又让服务收费更加有据可依,推动相关医疗服务规范化发展。事实上,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相关服务缺乏统一标准、收费不够清晰等原因,个别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时存在乱收费、高收费的现象,因此产生的扯皮纠纷也不鲜见。此次新规明确对“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为规范服务价格管理、引导护理行业健康发展开了个好头。
新增“免陪照护服务”无疑是件利民的好事。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仍有诸多难点堵点需要打通。
费用问题不容轻忽。福建、浙江等地先前的探索经验表明,如何分担护理费用是“免陪照护服务”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对不少家庭尤其是双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当前的免陪照护费用可能是不小的开支,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选择。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持续摸索价格分担机制。比如有人提出要将部分专业陪护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此前也有专家建议做好住院陪护服务与商业医疗保险尤其是长护险的制度衔接,这些解题思路富有建设性。
人才问题必须正视。目前,受过规范化、专业化培训的护理员数量相对不足。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即使在考虑家庭照护资源后,仍有巨大的护理人员缺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加大人才供给和护理队伍建设,明确专业护理员职责、权利、待遇,切实提高护理职业吸引力,确保这一行业引得来、留得下人。
另外,监督管理也是一大难题。绝大多数家属除了关注护理费用是否合理、可负担之外,还关心老人由谁来陪护、陪护质量如何。尤其是“免陪照护”服务往往处于家属不在场、外部监督不足的场景下,风险隐患不容小觑。在接下来的普及推广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构建起横到底、竖到边的监督体系等就显得尤为关键。
让“免陪照护服务”惠及更多家庭,宜早不宜迟。期待各地在今后能够拿出更多务实有效的解题方案,纾解老人患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付迎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